各说各有理,真相只有一个测谎仪能否扮演“读心神探”?
测谎仪,一种只在影视剧中见到过的“神器”,最近出现在下城法院的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判决中。
这是杭州法院首次将测谎鉴定作为辅助手段,凭借法官心证,作出判决。
而“请出”测谎仪的,则是一张20年前的借条。
20年前的“巨额”借条
去年1月,杭州人老王重病缠身,神志不清,卧病在床。
弥留之际,他的妻子、女儿在抽屉中翻出了一张借条。这张借条是老王的外甥女陆女士在1994年写下的,内容为:今借到王某人民币壹拾贰万元整。
不久,老王亡故。
12万元!20年前,这可是笔巨款啊。老王生前开公司做医疗设备生意,家境还不错。家人觉得,当年老王借钱给外甥女,出得起这笔钱也正常。不过,这么多年了,老王为何对这笔债务一字不提?
尽管有疑惑,老王的妻子、女儿还是觉得,既然有借条在手,当然可以找陆女士催债。
在发送催讨函无果后,老王的妻子、女儿把陆女士起诉到了下城法院。
借条为真,钱却没借
各说各有理,关于这张借条,陆女士在法庭上所说的却是另一个故事:
1994年时,我听朋友介绍,可以投资购买出租车经营权证,就打算向做生意的舅舅借点钱。
当时一张出租车营运证要15万元,舅舅说他刚开始搞企业,哪怕10万元也得凑凑看。他还说借钱总得有个名头,我就写了张12万元的借条,请他帮忙凑钱,他说也不一定能凑到。
大约十来天后,舅舅跟我说钱还是没凑到。后来出租车营运证也被其他人买走了,我也没有做成出租车生意。
当时,我请舅舅把借条撕掉作罢,估计舅舅忘记了,随手把借条夹在某个地方,直到离世都没提起。
你们现在才看到借条,肯定不知情,拿借条来找我要钱,我能理解。但当初的情况确实不是这回事。如果我当初借了这笔钱,我就去做出租车生意了,赚了钱也会还债,哪里还会等到现在?舅舅也是有文化有知识的人,知道借条还款不能超过两年期限的。
测谎仪扮演“读心神探”
陆女士还提交了一些证据,证明舅舅的公司1994年才起步,没有实力负担如此巨额的借款。
陆女士的一些朋友也出庭作证说,当年确实听说过陆女士借钱做出租车生意,但钱没有借到手。
可老王的家人还是疑惑重重:没借钱,你为什么写借条?况且,老王当初办企业还是有一定实力的。
案件的调查一度陷入了困境,陆女士是否在说谎?事情的真相又是什么?
眼看案件“打结”了,法官心里闪过了一个念头:能不能通过测谎来解决呢?此时,陆女士也表示愿意接受测谎。
承办法官联系华东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心理测试室进行了测谎。测试机构出具的《心理测试分析意见书》显示,陆女士在回答相关问题时未出现说谎的生理反应,她对涉案借贷纠纷的相关陈述可信度较高。
这次测谎,打消了老王两位亲人的疑虑。最终,法官根据案件调查情况,并结合测试结果对这起案件作出判决,认定仅凭老王家人提供的借条,尚不足以认定涉案借贷关系实际发生,驳回了老王家人的索债起诉。
双方都未表示上诉,目前判决已生效。
主审法官说,虽然测谎结果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但这种具有一定科学依据的测试结果,在案件事实不清、真伪不明,且难以查证的情况下,对于法官心证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能够加强和巩固法官在证据复杂或者证据不足情况下的逻辑判断。
延伸阅读
测谎仪只是辅助工具
浙江星韵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徐建民说,测谎仪得到的证词不能作为证据使用。
徐律师解释,在刑事案件中,测谎所获得的事实只能作为破案的线索使用;而民事诉讼中,测谎结果也不是《民诉法》规定的证据形式之一,不属于鉴定结论。
实际上,测谎仪在诉讼活动中仅仅作为辅助工具,使用也较少。“它的原理是被测试人想要掩盖一个事实时,有心理紧张、血压升高、脸发红、讲话不流畅等生理表现,这是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的。但测试的主观判断性较强,也可能出现被测试人因受过特殊训练而心理素质异常强大。”
徐律师说,测谎仪在民事诉讼中发挥的作用,主要是在当事人觉得自己陈述的事实不被认可、却又没有十足证据时,可以主动申请测谎。反之,如果认为对方陈述的事实是虚假的,提出测谎申请而被对方拒绝,则法庭不会发起测谎申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