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户居民已经签下了字
且看一纸公约能否根治“顽疾”?
《垃圾“空袭”真的是“不治之症”吗?》追踪报道
蚕花园永庆坊22幢的楼道长沈阿姨这两天有些忙。她要挨家挨户地和楼里的住户沟通,劝导大家一起签署一份《永庆路社区居民文明公约》。
这份公约的第四条就是:爱护公共卫生。保持社区环境整洁,严禁高空抛物,生活垃圾及时入箱,不乱倒垃圾,污水。
这一次,22幢出了“大名”,在沈阿姨看来并不是坏事,她觉得,只要大家都来关注,存在了十几年的“陋习”就有希望得到解决。
垃圾易挡 “水患”难防
朱大伯是最早签署这份《文明公约》的几个住户之一。虽然住在十楼以上,但他也抱怨吃够了“楼上”的苦:“扔垃圾还好,毕竟有袋子套住。最过分的是泼水,水总会飘进来一点,恶心啊!”
朱大伯虽然气愤,但是也一直苦无办法。“有几次晚饭后散步回来,就直接被飘进来的污水溅到,又不知道是谁倒的,除了过过嘴瘾,也实在没办法。”
现在,朱大伯应对的办法就是家门口对着的那几扇玻璃窗都不开了。“闷就闷点了,总比吃误伤好。”顺着朱大伯的手势,记者发现,窗户玻璃上积了不少油渍、污渍。
朱大伯的邻居陈阿姨也走过来诉苦。就在中午,她刚刚被楼上的某位邻居“伤到了”。
这次出事的是南面阳台。陈阿姨中午晒在阳台外的棉被被楼上倒下的水给浇湿了。自从三个月前搬进来,这种事已经碰到不下3次了。
末了,陈阿姨说:“反正我是租在这里的,就过渡一年,熬熬过去算了。”
根治“顽疾” 尚需时日
重回这张绿色的尼龙网下,记者发现,网变干净了,基本看不见垃圾。
永庆路社区的工作人员在每一层的电梯口张贴了宣传高空抛物危险性的海报。同时,还专门为22幢的住户添置了6只崭新的垃圾桶,就放在一楼电梯厅的旁边。小区保洁人员也说,这两天从楼上扔下来的东西确实少了。
不过,这张绿色的“防空网”还将继续存在一段时间。
社区工作人员说,一旦将网拆除,如果那些“黑手”哪天又手痒了,抛下的垃圾砸坏楼下车辆或砸伤行人怎么办?有这张网,至少可以减少一些安全隐患。
接下来,社区还会做两件事:一是重新改造北面楼下现在破损不堪的绿化地,二是加装一批监控设备。
只是,这两件事都不容易办。社区党委书记周芬说,改造绿化用地,重新设计梳理管道网络都需要走程序,而且需要得到22幢半数以上住户的同意方可实行。而增加监控设备也存在两大问题:首先是社区没有资金,物业也不能动用小区维修基金,而由22幢的住户埋单,显然是不现实的;其次,22幢楼高21层,监控设备安装在哪里有效果,怎么安装既保障安全,又能保证住户的隐私,都需要方案论证。
换言之,想要根治“顽疾”,最需要的,恐怕还是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