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大姐和她的韩语小店
插图 韩笑
吴山上面有座城隍阁,城隍阁下有家小卖部,小卖部柜台上的招贴画和门板边的小黑板上,写满韩语。
你要是再细看,柜台上摆的速溶咖啡、桶装方便面等,也是韩国原产的。
有网友发现,进进出出的老板娘,正面跟大伯大妈说杭州话,转过身跟停车场涌过来的韩国游客,说“o se o sie yo(音译,欢迎光临)”。
前天下午3点,我爬上吴山,找到了这家小卖部,见到了老板娘,她已排好13块门板,准备打烊。
老板娘姓邹,杭州人,50多岁。问她店前这些韩语的事,邹大姐先是弯腰低头笑,露出后脑勺盘得整齐的发髻,再扬起一只扶腰的手,“哦哟”一声说,“真当不好意思的,只简单写几个名词……”
那块小黑板上,横着写六行,邹大姐边读边翻译,“喏,第一个是麦馨咖啡,韩剧里街头投币用纸杯接的,很多就是这个牌子的,还有一个泡面,第一个字,韩语也读‘辛’的,辛辣面,这个泡面盒很小的,跟咱们的儿童装差不多……”
竖着写的那一行,下面还画着笑脸,即便不懂韩语也猜得出,那是一句问候:欢迎光临。
原来,老板娘学韩语是为了……
这些韩文,都是邹大姐一笔一画写上去的。
她十年前开始学韩语,刚开始是读、写,三年前开起这家小店后,口语也跟上了。
邹大姐说,十年前,女儿考大学,没考好,只念了大专,学韩语。她人有点内向的,心情不好又不说。邹大姐就悄悄报了个班,也学起韩语,等有一点基础了,跟女儿交流,慢慢提起女儿的兴趣和自信心。后来,女儿退下来的教材,她要过来,再一句一句学。
我在这家小店抽屉里,看到了一本韩语教材,北京大学出的,书角已被翻得卷起来,上面写满了对话,隔几页就夹了一叠笔记,记得很细致,比如同样一句“再见”,主人说的要和客人说的不一样(主人对客人、小辈对长辈要用敬语),还用红笔标注了一下念敬语的声调。
后来,女儿大学毕业后找了一份工作,做旅游市场的客户维护,韩国客情也是重要范围。
再后来,女儿结婚成家,邹大姐也就放心了。当初因为女儿才学的韩语,也没多大用处,她就放了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