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东路傅阿姨 管理三幢出租房20多年
最近装上监控在抓贼骨头
傅阿姨昨天在提醒租客要注意安全 记者 陈荣辉 摄
前几天,网友“1591不定”给快报发来微信说,妈妈姓傅,住在拱墅区陆家坞,家里先是一周前狗被偷,接着两天后又被偷了电瓶。
上塘路以东、舟山东路以南有一大片农居房,就叫陆家坞。舟山东路北面很多农居房已经推倒,路边不少小吃店、服装店已经拉下了卷闸门,有的店门口贴着”房屋拆迁,亏本处理”在甩卖余货。
再往小巷子里走,看见一间维修铺,里面一位老师傅戴着老花镜,躺在藤椅上看报。维修铺门口支了两块木板,卖各式钳子、扳手等工具,新一点的5元一把,旧的只要1元。老师傅是陆家坞的老居民,维修铺开了十几年,房子在等拆迁,店铺不开了,工具扔了可惜,便宜点卖给有需要的人。
1989年陆家坞建起农居房
陆家坞周围被高楼、新小区和工地包围,这里的房子不管是三层两层或是平房,房间数都很多。傅阿姨家是三幢楼房围在一起,一幢三层的自己住,一幢三层的给了儿子,一幢两层的给了女儿,总共20多个房间,有十七八间在出租。
说起这三套房子,傅阿姨挥挥手:“苦啊,一毛钱一毛钱攒出来的。我这一身病就是那时候落下的。”
傅阿姨1949年出生,兄妹7个,她排中间。那个年代,吃不饱饭,父亲给她取名字叫“碗珍”,意思是给她一只吃饭的碗。熬到成年,她嫁了个机器厂工人。
傅阿姨说,以前陆家坞就四五户人家,她家四口人挤在一间房子里。现在的三套房子是1989年建的,村里很多房子也是那年建的。
“我当时找建好房子的街坊给我算了算,说要四五万。”傅阿姨伸出四根手指,“那时候我在文一街小学做后勤,一个月工资就30块钱,四万块真是天文数字!但我一想房子又湿又冷,累死也要建。”
那时文一街小学在改建,拆下来很多钢筋、砖块,“校长人很好,说我不是双职工,不能分房,就让我看看拆下来的东西什么能用的,尽管搬。”
儿子在牛奶厂上班,工资发不起,就给了一头公牛。没钱给盖房师傅工钱,傅阿姨就把牛杀了给工人师傅们吃。最后建房子用了四万不到。
第一个房客租来当婚房
当时大家自建房子的时候,每户都隔了很多间。邻居跟她讲,你家这么多房间,为什么不租出去?傅阿姨这才知道,这里的房子有人租。
她家出租的房间不大,地上墙上贴了瓷砖,有独立厨房、卫生间,现在最贵的每月租金600元。房客如果一直住,就算一年一签的合同,房租一般也不会涨。
这些年来,在她家住过的房客不计其数,来来走走,有几个她一直记得。
1993年,家里住进了第一个房客,一套40多平米的房子,每月租金50元。租房的是个小伙子,说是要当婚房,过渡用的。接连好几天,小伙子忙着贴窗花、贴喜字。小两口住了两三年,搬走的时候几次回头看。
一对小夫妻,住了四五年,人很好。后来搬走的时候傅阿姨不在家,小夫妻让其他房客带话给她,过几天来缴水电费。人都走了谁还会回来?几十块钱,傅阿姨也没放心上。大概一个月后,这对小夫妻真的来补缴水电费了。
现在住在1楼的一对重庆小夫妻,男的做装修,女的在幼儿园上班,儿子念初中了,是现在住得时间最长的一户。傅阿姨说,他们小孩就生在她家,十几年了,很有感情,“只要我这房子不拆,就给他们住一辈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