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农林大学,很多学生都在“诚信小铺”买过东西,这个无人值守的售货摊经营近3年,每天营业额近200元,至今未发生过师生购物不付钱的情况,应收货款分文不少,成为师生诚信教育的一面镜子。
11月18日上午,在浙江农林大学15号学院楼三楼的楼道里,刚刚上完课的大二学生周雅来到设在这里的“诚信小铺”,买了一包3.5元的饼干。她把5元钱放进敞开式钱箱里,自行找了1.5元零钱……
这个“诚信小铺”,由该校集贤学院于2012年初创建,是该院为方便学生购物、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增强师生诚信意识而倡导成立的一个无人售货小货摊。
“诚信小铺”的主体是一个多层的货架:虾条、纸巾、牛奶……货架上摆满了零食、饮料等小商品,各类学习用品一应俱全,每一件商品都贴有对应的价格标识。
货架最上层有一只敞开的钱箱,因为无人值守,顾客选购商品、付钱找零,全需自己动手,全靠自觉。
“诚信小铺”成立之初,主要由学生骨干和集贤学院创新实验122班的同学进行管理;2013年,转由学院的创新实验132班全体同学接手管理;今年下半年,2014级学生进校后,由创新实验142班的全班同学共同管理。
大一学生吾雅倩是小铺的老顾客,她经常去“诚信小铺”购物。她说,经常去买支笔、买本本子,也会在小铺里买包饼干,买瓶牛奶饮料,很方便,价格不贵,自己付钱找钱也很有意思。
“诚信小铺”管理员谢欢棋发现,“诚信小铺”的营业收入和销售货物的情况,并不是每天都能完全对得上,可能有学生想买瓶饮料,发现忘记带钱或没有零钱,所以也有当天先取商品,第二天再来付钱的情况。“在月末统计时,收到的货款总额从不会少。”谢欢棋说。
最初,学生们也担心有人买东西不付钱,甚至担心有小偷光顾,晚上将货物锁进教室。经营一段时间后,大家发现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从未有过物品失窃,营业额也没有少,偶尔还会多出一些钱来,可能有的人觉得找零麻烦。
因为诚信,“诚信小铺”才得以坚持下来。
蒋静是集贤学院创新实验142班的学生,也是“诚信小铺”的管理员,每天整理货架、盘货、上货、清点货款等工作,让她很有成就感。
“诚信小铺”的管理并不复杂,一般每天安排两位学生整理货架、上货并回收货款、记录营业额。创新实验142班学生、“诚信小铺”管理员何天海说,同学们经营“诚信小铺”的利润,主要用来支持学生志愿者活动、帮助贫困生等公益项目。
如今,“诚信小铺”在校园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最高一日营业额超过300元,营业时间也从原来的白天,发展到现在的24小时,“诚信小铺”也从原先的小木架“升格”为全新的货架。
学校有关部门表示,今后将尝试用经营利润奖励在诚信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不断提升“诚信小铺”的存在价值,将“诚信小铺”打造成为师生诚信教育的新载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