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10点多,两个男子先后走进东新派出所调解室。
走在前头的男子年约50岁,头发稀疏,穿深灰T恤、浅色中裤,脚上一双塑料凉拖。他姓李。
另一名男子姓张,三十来岁,中等身材,穿条纹POLO衫配牛仔裤,低着头,一路无语。
民警说,他俩都在香积寺路上开杂货店,是隔壁邻居。上周五,他们在店铺门口打得很凶,有路人报了警。
到派出所后,李和张互相指责,都说对方有错在先,不肯让步。民警为他们调解了两次,双方仍然没有达成谅解。
“这都第三回了,又不是什么深仇大恨,话说说开,以后生意还是要做的……”民警刚开口,李“刷”地站起来,两眼一瞪:“叫他给我道个歉,不就没事了吗!”
张站起身,喉咙很响:“你这个人讲不讲道理,是谁先惹事的?”
眼看两人又要吵起来,民警急忙把李拉到外面。
李是杭州本地人,已经开了七八年的杂货铺。他说,自己跟附近居民混得蛮熟,大家也肯帮忙照顾生意,每个月卖卖烟、酒、保健品等,赚个六七千不成问题。
2011年9月,张租下他隔壁的铺子,也开了间杂货店。
两间铺子大小差不多,都是十来平米左右。但张的店铺经过装修、整理,看起来更加干净敞亮。除了烟酒,张还卖些百货、零食等,货物品种也蛮丰富。
李说,张的店开业后,自家生意差了很多,每月营业额起码减少三分之一:“他这个人很狡猾,有客人路过,他马上跑上去招呼,把人家往自己店里拉。”
李赌气,也站到门口“拉客”。按他的说法,从那时候起,双方的关系就闹得有点僵。
我又和张聊了聊,他连连摇头:“你别听他乱说!”
张是长兴人,独自在杭打拼多年,攒下些积蓄,开了这家杂货铺。第一天搬过来,他就注意到了隔壁的李老板。“以后好歹都是邻居了,招呼总要打个的。”他说,自己客客气气地上前跟李说话,李却爱理不理,态度很差。“我感觉他蛮难搞的,后来就没怎么接触了。”
但是,没过多久,张发现了一个问题——每次有顾客走进自己店里,李就默默地站到门口,双手叉腰,一声不吭地朝里盯着。“别说顾客不舒服,我都被他盯得发毛!”
他委婉地跟李提过,希望对方不要影响自己做生意,但李总是板着脸回一句:“外面的路又不是你家的,我爱站哪站哪。”
双方起过几次口角,最后都是不欢而散。
今年4月,张见生意不错,决定扩大经营范围,在店里专门腾出一只货架,卖保健品。
商家第一次送货上门时,李正坐在门口嗑瓜子。工人把货箱搬下来放在地上,他凑过去看了一眼,突然大发雷霆,对着几个工人破口大骂。
张听到吵闹声,连忙赶出去,一问才知道,自己卖的保健品跟李“撞车”了。
李气呼呼转回店里。之后几天,张每次跟他照面,都没有好脸色看。
“后来我每次进货,他都要跑过来闹。”张说,上周五,他跟几个工人正在卸货,李就站在车与店铺之间,挡着他们的路。“我叫他让开,他却装没听见。”
张说自己忍无可忍,推了李一把。李扑上前来,揪住张的衣领。
两人从拉拉扯扯发展到拳脚相加,都负了伤——张的额头被划出一道四五厘米长的血痕;李的手臂被抓出一块巴掌大的瘀青,右脚脚踝也肿了起来。
民警赶到现场时,李已经被几个老邻居按在椅子上,眼睛通红。张一个人蹲坐在店门前,喘着粗气。
昨天下午4点,经过近5个小时的调解,张和李终于握手言和:张因下手较重,向李道歉;李向民警保证,往后各做各的生意,自己绝不恶意生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