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婆的病房里,王师傅把收到的每一笔捐款,都细细记在小本子上。 记者 胡聪 摄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食堂里有位厨师,叫王付湘,35岁,山东菏泽人。他在这里做了17年厨师。
从2002年在校园里跟着大学生一起撸袖献血开始,王师傅已经分别献了57次血。他依仗自己身体好,每次都献最大剂量的,800—1000毫升。
他的老婆高俊连,38岁,一直在老家带孩子、照顾父母。
每次回老家,人家都会问王师傅,阿湘,大学工作十几年了,都要评上教授了吧?
王师傅晓得人家在开玩笑,就嘿嘿赔笑。但他在老家念书的一儿一女,都会跟同学骄傲地说,爸爸在杭州的大学里工作呢。
但这一切都从去年11月份,开始改变——老婆在老家查出患了白血病。
生大病要到大城市去看,但王师傅说,济南、青岛这两个山东的大城市他不熟,而在杭州,他住了快20年,有很多朋友,送菜的、炒菜的,开小面包车的,他们虽然也都不富裕,但城里有几个能商量事的人,心里踏实。
这个月,他坐了13个小时的卧铺车,把老婆带到杭州,不坐车的路段,他都是背着老婆走,但住院要很大花费,他拿出全部积蓄也只有两万多。 (详见本报3月27日A7版)
有情有义的王师傅,正在牵动这个城市越来越多人的心。
杨从振50元、马荣峰100元……
学生捐出打菜钱,王师傅一笔一笔记账上
见报后,厨师王付湘的事,在浙江水利水电学院传开了。
大三学生李玉彬说,他好几个科目的老师,看到他在新闻中出现,都给他打电话,说食堂原来有这么一个师傅,真是让人敬佩,哪天要到医院去看王师傅的夫人,一定要帮他一把。李玉彬是通过献血和王师傅认识并成为朋友,王师傅的老婆来杭州看病,他一直帮着忙里忙外。
与此同时,学院的主要领导,还专门召集了一次干部会议,动员全院教职工,“从思想上和实际行动上”帮一把食堂的王师傅。会议上说,王师傅是一位老员工,虽然是厨师,但他17年所做的一切值得学校来善待他,他家的难事,也是学校的事,这是一所大学必须有的风范。
王师傅说,一直以为自己只是食堂炒菜的,家里出了事,也没好意思向学校张口。没想到,校领导晓得后,动这么大阵势来帮他。
后勤饮食服务中心的潘主任,先把后勤员工、领导捐助的2.1万元钱捧给他,又带他办了一张银行卡,说也不好倡议学生捐钱,他们也都是花父母的钱,只是在校园网上挂一下,让有能力的人看见,好有个帮忙的端口。
没挂上去多久,王师傅的手机上,一大串到账信息就来了。他找了一个小本子,一笔笔记下来:杨从振50元、马荣峰100元、傅琪100元、历金锁500元、蔡雪雪10元、邓口30元……
“越是钱少的,我越觉得心里难受,学校里有很多学生都不容易的,食堂打菜也看得出,舍不得吃,能拿出10元、20元的,也都是省下来的……”王师傅紧紧握住这个“账本”说,多希望彻底检查后,证明老婆不是这个病,人家捐的一分一毛钱,咱都再还回去……
山东籍阿里巴巴高管、杭电毕业生纷纷出手
王师傅对重情义的老乡们说——有空给你们烧家乡的红烧肘子
前天上午,阿里巴巴一位不愿具名的高管联系快报说,周末在家,他跟妻子一起浏览一周的报纸,看到了水利水电学院王师傅的事,两个人都觉得很感动,捐了那么多次血,背着老婆来看病,都是正能量。
这位高管是山东人,他看到这是山东老乡、从事的是最基层的行业(食堂厨师),但无论对这座城市,还是对他的妻子,都这么憨厚耿直、有情有义,更加感动,立马给公司里另几个山东人打电话,商量一下,凑了1.2万元,捐给老乡王师傅。
还有一位给快报打来电话的杨女士也是山东人,她的母校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她说自己念书那会,还能常见到教外贸英语的马云老师。现在,杨女士也在从事IT行业,她每年都会支出几万元钱,帮助这个城市里有紧急困难的人。
杨女士说,不是自己人多好,而是生活到了这个层面,遇到救急的情况,要尽自己一份力量,自己出手一次,钱可能也不够多,不够他们用,因为也还有很多人有困难,条件再好也帮不完,但捐一点至少能让人觉得,社会还是有很多人在帮自己,自己并不是无依无靠,一点希望也没有,特别是会让外地人生活在杭州,感到很美好、温暖。
我们把这几个消息,当面跟王师傅说了。
王师傅脸涨得通红,搓着手说,俺到杭州来了,还麻烦山东人……怎么回报老乡呢?你跟他们说,等有空了,俺给他们烧老家的菜吃,红烧肘子、辣竹笋、瓦片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