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村了。”昨天下午赶在断网前,我发了一条朋友圈动态。
有朋友跟帖:怎么才进村!我也乐了,对啊,千山万水奔赴家乡的过程,是最期待最温暖的过程,时间长点又有什么关系。
我的老家在湖南怀化玉龙村,因为地处偏远,连通讯信号都很弱。每次回家,先从杭州坐上火车,20个小时后,到怀化火车站。之后,辗转到怀化汽车南站,坐2个多小时的汽车到托口集镇;再换坐进村的中巴车,大约1小时到家。
因为离家遥远,春节前,我向 单位请假提早回家。假条批准,上周六(25日),我欢天喜地地坐上了回家的火车。
没想到,幸福的开头却有一个曲折的过程。
司机
当天火车晚点了,我到第二天下午才到怀化,估摸着回托口的汽车票买不到了,就在怀化同学家睡下了,到了第三天中午(27日)才到托口,又等了两小时,才有进村的车。
进村的班车,很能反映中西部地区春运返乡的情况。大多数在外工作的人,回家最后一段旅程,就是在进村的中巴车上度过的。坐上车子,才算真正回家,下了这个车,才是真正到家。
进村的中巴车一天只有4趟,开车的司机,是个30岁的男人,大家叫他金碧,开这车有5年了。
他爱打牌,前几天赌得大,输了几万块。第二天天没亮又爬起来开车,性子有点急,开车也有点急。
这几天坐车进村的人,比以往多了起来,12个位子的核定座位,硬生生挤了40多个人,还塞进了鸡鸭、水桶、大小行李。
车子开到石桥附近,金师傅突然一脚刹车,把车停到坡度40度的斜坡位置,拉手刹,后轮垫上石头,自己拿了个水桶走了。过了几分钟,提了一桶水上来。
他说,昨天让车的时候,车扎进田里了,还好上面没乘客,但是车头水箱坏了,漏水,要不断加水。
乘客
对于半道停车的突发状况,乘客都习以为常,该聊天的聊天,该睡觉的睡觉。
因为进村的这一路,往往能遇到分隔许久的左邻右舍,攀谈不乏对象。
67岁的向师傅,刚刚从江苏昆山回来,两个儿子不回来过年,他就跑去看他们,回来买不到火车票,花了580元坐长途大巴回家。
“我给他们带了30斤山茶油,本来想卖的,大崽(大儿子)讲一定不要卖,现在山茶油想买都买不到。”向师傅很听儿子的,去年秋天,他每早上山捡茶子,一个人捡了七箩筐,炸了50斤油,只给自己留了20斤吃。
一位穿蓝衣服的老乡在讨论子女学业:“读书厉害呢,我就送他去城里读;不好呢,就跟我出去打工,嘿嘿!”挤在一旁的黑衣服老乡表示赞同,说自己也会这么干,还开玩笑说“结亲家”。他们都有一对子女,聊了一会儿,从读书扯到了聘礼的事情。
说着说着,后排有人突然大喊一声“踩一脚!”,他们这是到家了,让司机停车。
如果司机听不到,就不断喊,前排乘客帮着喊。这时,司机会猛踩刹车:“快下快下!”
这个时候坐这趟车,还会经常看到姑姑舅舅内侄侄女之类的亲戚,很多人几年未见,长辈便给小孩压岁钱。车子一路颠簸,两人推推让让,最后实在推托不了就收下来,但有个要求,今晚必须去他家吃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