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前,城北的吴家墩村已经没有农民了。
那年12月的最后一天,吴家墩正式撤村建居,除了村里多年来早已是洋楼花园的风光表象,从岁末那天开始,村里人的户口簿上,也都写成了居民。
吴家墩的人不务农已经多年,在上世纪90年代初,村民吴雪庆找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村南的康桥汽车厂做“业务接待”,虽然要应付各种南来北往的“吆喝”,但50块钱的月薪,老吴总觉得比种田赚得多。知道吴家墩的人不多,很多时候,老吴还 要给来人指路,“你看到半山电厂的几个冷却塔再右转,就到我们吴家墩了。”
不知道吴家墩没关系,但很多人和康桥汽车集团打过交道,同行的摄影记者说他家里的两台车,都在康桥汽车买的,2002年一台“夏利”,是因为卖车的地方不多,2006年一台“猎豹”,是做了“回头客”。
康桥汽车集团是全国的明星企业——37年前,吴家墩村委七凑八凑整了8万块钱,办起来了康桥汽车修配厂,最初的业务仅限于修修过路的东风大卡,但兜兜转转30多年间,如今已问榜全国500强企业多年。
胡胜龙在吴家墩当了23年的书记,今年村里刚换届选举,书记还是他。但在他还没当书记的时候,吴家墩已经有了康桥汽车修配厂,“应该说,康桥汽车能做这么大,是我们三任书记大家的功劳。”
胡胜龙讲到一个人,叫钱石源,之前是省府汽车修理厂的老师傅,“他就是前面的书记在上世纪80年代请来的,他来了之后,我们的技术就上去了,以前只能修修二汽的东风卡车,他来了之后,我们开始修红旗牌轿车了。”
等到吴雪庆去村南的汽车修理厂上班时,每天都可以拿着一大串的小车钥匙,“最多的就是‘尼桑蓝鸟’,近的杭州,远的舟山、南京,甚至安徽的车都开来修,主要是我们这里起步早,名气大,修得好。”
1995年,已经做大的康桥汽车做了次浙江省的企业制度试点改革,他们把54.08%的股权分给了职工,当时的说法叫“职工集体股”,胡胜龙说,“这么做的目的,是因为我们认为职工的贡献最大。”这么多年来,除了股权分红带来的优厚回报,也给先前农民身份的吴家墩村民带来了“体面”且高效的就业。14年前,吴雪庆看着来单位上班的大学生甚至研究生越来越多,他给儿子吴志刚也设计了一条和汽车相关的“路子”,“我让他去桐庐的汽车技校学习,还没毕业,就在我们单位实习了。”
如今已是老师傅的吴志刚,最多的时候一口气带着7个徒弟,专修事故车辆。“五六千一个月,马马虎虎,我们一个班一天总有几十辆车好修。”
胡胜龙说,“像这样两代人都在康桥汽车工作的,我们村里还是很多的,所以说,康桥汽车的好坏,对我们的影响还是很大。”
但这并非是吴家墩居民的全部收入。吴家墩西苑108号,户主闻金莲正在一楼厨房准备做午饭,四层的楼房,闻金莲很少会去三楼或者四楼,“都租给别人了,三万多一年,也不好去打扰别人。”
吴家墩的楼房格局与其他地方有些不一样,在设计的时候,专门在户外做了个楼梯,通往三楼和四楼。胡胜龙说,“当时为了这个事情,开了足足有400个会议,就是为了租客和户主方便,我们还设计了一套门禁系统,专门为了安全着想,去年的偷窃案件,只有7起。”
从2000年开始,来吴家墩投资的人越来越多,企业要向村里租厂房,工人要向村民租住房。胡胜龙说,“租赁这块产业,现在是我们村里的最大收入,村里光每年的租金收入就1000多万,老百姓家里的,就没法统计了。”
有着6000多外来人口的吴家墩以及逐年蓬勃发展的民营经济,也让胡胜龙看到了其中更大的商机,在5年前,他们就筹划着建起外来人员公寓。“我们马上就要竣工的外来人员公寓,有9万多平方米,1500套公寓可以住5000多人,我们的村民都说,这里的房子是会下蛋的鸡。”
当书记23年来,胡胜龙几乎每天都要记下笔记,事无巨细,随手翻开他用便笺纸做成的笔记本,“2006年1月19日,股红发放”——就在今年春节前夕,吴家墩的居民又将拿到一笔股红发放金,“一共有700多万吧,比去年多了10%。”胡胜龙笑笑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