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国家信息经济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出台
全国首个国家信息经济示范区落地浙江,这个示范区如何建设,日前有了行动方向。近日,《浙江省国家信息经济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公布,提出通过3至5年努力,信息经济在全省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凸显,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体制机制明显优化,基本建成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和全国物联网产业中心、云计算产业中心、大数据产业中心等,在“互联网+”、新型智慧城市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我省信息经济会在哪些领域有所突破,优势将如何保持?对此,记者采访了省经信委相关负责人。
突破核心关键技术
发展信息经济,首先需抓牢核心产业。今年上半年,我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贡献最大的就是信息经济,全省信息经济核心产业实现增加值2067.6亿元,按可比价同比增长15.9%,占全省GDP比重达8.8%,比去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其他八大万亿产业。“示范区的最大意义,在于要把信息经济打造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省经信委电子信息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方案》提出,加快发展信息经济核心产业,不仅要提升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更要壮大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创新发展应用电子、网络安全等产业,以及大力发展数字内容产业。力争到2019年,全省信息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突破55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比2015年提高2个百分点。
如何提升核心产业,关键在于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去年10月,由浙企承建的全球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商用干线——“沪杭干线”(浙江段)正式开通。以量子技术为代表的前沿技术,正是信息经济核心关键技术的代表。浙江拥有以阿里巴巴、海康威视等为代表的知名企业,但缺乏核心关键技术仍是发展信息经济的短板所在。因此,《方案》提出,要推动计算资源虚拟化、高端数据存储、大数据分析等关键性技术的创新突破,提升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等基础技术研发创新能力,超前布局人工智能、量子通讯、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研究。
促进“两化”深度融合
在浙江宁巍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自动化生产线上,工人不用进车间,可以全程在外操作,取而代之的是机械手臂,工作效率提高3倍以上。2016年,全省在役工业机器人达4.2万台,占全国的12%左右,居全国首位。
机器换人,是浙江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应用的一个缩影。首个国家信息经济示范区“花落”浙江,就是源于浙江独具特色的“两化”融合,而这个特色将在示范区建设中进一步加强。《方案》指出,在保持“两化”融合发展继续领先全国的基础上,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智能制造发展。同时,还要发展农业物联网,促进农业现代化和推进服务业现代化。
通过融合发展,信息经济和各种业态发生了“化学反应”。在阿里巴巴,全国网络零售业务的半壁江山在这个电商平台上运行;在传化公路港,智能调动让货运企业和货运司机无缝对接;在杭州滨江,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宇视科技,囊括智慧安防行业全国前三名……
这种“互联网+”式的融合,将成为我省建设国家信息经济示范区的重要方向。示范区鼓励发展各领域智慧应用的新模式,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智慧物流、智慧港口、分享经济、智慧交通、智慧安防、智慧健康、智慧社保、智慧旅游、智慧教育、智慧环保、电子政务等13项“互联网+”新业态将优先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