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内地保单占比激增近五倍
保费虽低 风险隐患也不容小觑
3年前,杭州的林女士跳槽到了香港一家保险公司做代理人。上周末,她在微信朋友圈中晒图感叹:“又是疯狂的一天!”原来,在该保险公司位于香港九龙尖沙咀购物中心海港城的楼上,设有专门针对内地客户的服务中心,等着咨询、购买保险的内地客户队伍一直排到了楼下商场。“不夸张地说,这比Prada在打折季时的队伍还要长。”林女士笑着说。
尽管监管层出台了银联卡在港限买保险的政策,但这似乎阻止不了内地客户“赴港投保”的热情。香港保险真像看起来的那么完美吗?
5年内地保单占比激增近五倍
林女士告诉记者,这几年香港保险在内地的认知度越来越高,有些客户专门搭乘早班机过来买保险,办理完手续后,来不及购物中午就匆忙飞走了。
林女士所在保险公司的代理人团队在逐年扩大。去年,团队只有11人,今年初已扩充到200人。今年上半年,这个200人团队新造保单保费额达1亿港元,内地客户贡献了其中的80%。
那么,究竟有多少内地人赴港投保?从香港保险业监理处近日公布的数据中能看出一些端倪。
8月31日,香港保险业监理处披露的最新统计显示,2016年上半年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的新造保单保费额为301亿港元,占上半年个人业务的总新造保单的36.9%,并接近去年全年总和(316亿港元)。而2010年,内地居民赴港投保为44亿港元,仅占香港总保费规模的7.5%。五年多的时间里,内地保单占比激增近五倍。
香港保险的确有其优势
林女士向记者介绍了一款该公司推出的重疾险和意外保障险,每年保费大约是5000港元,折合人民币约4305元,缴纳10年以后,能获得终身20万元(人民币)的重疾和意外保障。记者电话咨询了内地保险公司的业务员,类似的产品内地每年要多缴近1500元人民币。
据平安人寿的一位业务经理透露,香港的保险业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诸如保诚、友邦、安联、安盛等全球性保险集团都在香港开展业务,风险控制能力相比内地保险公司更强,再加上社会信用体系相对完善,不含内地保险公司通常核算在内的客户骗保成本,保费因此更低一些。
保障成分极低的终身分红储蓄型保险主打“配置美元资产”这个卖点,在人民币兑美元处于下行贬值区间的当下,以美元计价的香港保险预期收益将更为可观。另外,香港保单大多有“不可争辩”条款,“免责条款”项目比内地保单少,这让投保人的利益更有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