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城西某个刚交付不久的楼盘,一间并不起眼的商铺,开了一家别具特色的混搭型精品体验馆,吸引了不少周边居民。
然而,在大多数刚建成的小区,底商门可罗雀,比如,和睦板块不少新楼盘已经迎来交付,然而小区底商大片空置。
对于库存量越来越高的商业物业来说,“短租”模式能扮演救世主的角色吗?
社区商铺转型短租
开在该楼盘的这家名为“片客泡泡店”的店铺,联合多个线上独立品牌,各品牌根据排期先后上阵,商品限时销售,并有专供线下的特别款推出,业主每隔一段时间就能看到不同的品牌、不同的商品、不同的时尚秀。
据店铺创始人片客科技的董嘉舟介绍,短租的最大特点是灵活。
“在社区商业里,单独的商业业态和产品类型对消费者的场景体验吸引力并不持久。而阶段性或限时的展示售卖方式,产生的消费者的集聚效应会更强一些,并且通过多种业态的不断更新迭代,短租混搭可以互相导引消费人群,在丰富消费者体验的同时,也提升了社区商业的场景内容。”董嘉舟说。
他表示,短租能够减轻一些业态的租金压力。片客科技算过一笔账,单位短租租金有120%左右的溢价,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高频短租实现的是租户和物业拥有者的共赢。“对于互联网‘双创’时代的一些成长型商业企业,短租模式能让他们降低线下经营的风险和成本。因为免去了装修和时间,也不用支付大额租金。”
商业物业空置面积达2.5亿平方米
不过,短租这种模式能不能拯救库存量越来越高的商业地产,还是个未知数。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去年10月,非住宅商品房的空置面积达2.5亿平方米,到2018年,预计仍然将有6146万平方米的可见新增供应陆续开业入市。
虽然与住宅相比,商业地产库存并不大,但每年去化量和供应量基本持平。换言之,这3亿多平方米不产生收益的库存未来可能长期存在。
对此,戴德梁行杭州及南京公司总经理汤耀光认为,“商业是一场持久的生意,社区商业也有供过于求的可能,过多的供应只能导致像目前有些项目一样,只能作无序的短租或公益方式引入租户来提高人气。”
在汤耀光看来,社区商业的服务半径非常有限,很多新楼盘或新区,虽然已经交付,但是入住率很低,或附近的居民数量低于商业供应的需求量。因此,一些社区商业在初期运营不理想,部分可能需要长时间才能有所好转。而在核心城区的社区商业可能面临更大的竞争,在可选的情况下,消费者自然会前往业态更丰富的购物中心消费。同时随着电商的进一步普及,未来无论社区商铺,还是社区MALL,形势会越来越严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