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想拥有健康。在“健康中国”版图上,浙江的底子怎么样?又有哪些鲜明特色?发展目标如何实现?日前,经省政府同意,省发改委下发《浙江省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健康产业体系,形成万亿元级朝阳产业。本报记者为此专访省发改委副主任焦旭祥,为您一一解读。
健康产业空间大
什么是健康产业?根据《规划》对健康产业的界定,包括健康服务和健康生产两大领域。有机构预测,到2020年,中国健康产业的规模预计将超过8万亿元。
我省健康产业起步早、发展快,“十二五”时期全省产业基础逐步加强。2014年,全省健康产业总产出4958亿元,增加值1764亿元,增速12.1%,占GDP比重约为4.4%。
未来空间有多大?焦旭祥举例说,在发达国家,健康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美国健康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17%以上,加拿大、德国、日本等国健康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0%,“健康产业的市场前景广阔、发展空间巨大”。
浙江省健康服务业促进会会长朱耀传也持同样的观点:“浙江的健康产业是一个有发展基础、有市场前景的产业,是建设现代化浙江不可或缺的战略性产业,目前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近年来,省政府十分重视健康产业发展,相继出台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意见,从市场准入、财税支持、平台建设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加快健康产业发展。
早在2012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出要制定实施“健康浙江”发展战略。2014年5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正式印发实施。2015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发展七大产业,健康产业赫然在列。
此次《规划》提出的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形成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健康产业体系,基本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健康产业成为支撑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总体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健康产业总规模突破1万亿元。
“我们认为,浙江健康产业发展有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发展目标应该比全国平均水平定得更高一些,要争取走在全国前列。” 焦旭祥说。
八大领域显身手
我省“十三五”期间健康产业发展规划不仅仅追求总量,还突出了产业发展重点方向。
从《规划》来看,根据我省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及健康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围绕“医、养、健、智”四大板块,将重点聚焦医疗服务、健康养老、健康管理、健康信息、健康旅游和文化、医疗装备和器械、药品和健康食品、体育健身等八大领域,作为今后一段时期我省健康产业的发展重点。
“这为社会资本进入健康产业带来了新的契机,也为未来我省健康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在突出重点方向的基础上,我们还要突出浙江健康产业发展的优势和特色。”焦旭祥介绍,“十三五”期间要在全国率先建成功能完善、投入多元、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体系和养老服务体系,让医药制造、健康旅游、健康信息等行业发展水平在全国领先,同时在智慧医疗、第三方服务、医养结合等领域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知名品牌和关键技术。
浙江健康产业发展已有较好的基础,产业特色不断凸显。比如,中药材种植和加工继续保持传统优势,其中铁皮石斛的产值占全国市场的80%。现代医药产业形成杭州余杭、绍兴滨海和台州临海等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产业集聚区块。医疗器械行业形成宁波温州医用磁共振成像设备、桐庐医用硬管内窥镜、金华人工关节与骨科植入材料等特色产业区块。
与此同时,许多领域涌现出堪称行业标杆的企业。比如,已上市的独立第三方检验机构迪安诊断、中国医疗行业应用软件龙头公司创业软件(健康信息领域)、通过新版GMP认证的大输液生产企业国镜药业以及新兴的互联网医疗企业微医集团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