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万亿级规模的蓝海市场,一边却是“拖后腿”的售后服务。近年开启“快跑模式”的智能家居行业正身处这样的尴尬境地。
“历经十余年的产品迭代,目前的智能家居产品已不再是‘价高’‘不好用’的陈旧状态,智能化、系统性特征日趋显现。”杭州丰功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王世银说,智能家居产品报修的主因,并非很多人预想的产品质量问题,而主要由“施工安装不妥”“用户操作有误”两个因素引起,占比达到80%-90%。
然而,售后服务看似简单,但落地起来并不“顺意”。“目前,很多智能家居生产厂商的售后服务是缺失的,名义上有,但事实上非常薄弱。”杭州智能家居生产厂商黄卫建说,“薄弱”的致因有两个,一是厂家心急于抢占用户,心思未落至服务上;二是智能家居的售后服务对专业性、反应速度的要求极高,并且线下服务体系的建设很“重”,需要大量的时间、资金、人力、物力的投入。
薄弱的智能家居售后服务,如何追赶奔跑的智能家居产业发展速度?正是“爬山虎”本期探讨的焦点。
剖析 藏于“薄弱”售后背后的商机
“智能家居售后服务市场有多大?”
“数万亿美金。”王世银说,智能家居产业目前是站在风口上的“猪”,拥有逐渐膨胀的用户需求、体量庞大的生产企业、国家政策的利好刺激,这都意味着智能家居售后服务市场将在未来几年大爆发。
“售后服务市场很大,很多人也看到了这块‘大蛋糕’,但又不敢贸然进入。”王世银说,第一,智能家居售后这个领域太大,涉及门、窗帘、灯具、空调等各类家居产品,需要非常强的专业性以及资源整合能力;第二,这个行业虽然市场前景无限,但智能家居行业的推进速度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快,毕竟智能家居产品需要在新居装修阶段进入,而装修又属于低频消费。当然,也有住户入住后再安装智能家居产品,但相比装修中进入,缺少“彻底性”,产品智能化程度会低很多。
经验 “试水者”如何吃这块“蛋糕”
尽管“吃”智能家居售后服务这块“蛋糕”不易,但一些目光长远的企业已开始发力这一市场。
2012年,王世银成立杭州丰功科技有限公司,搭建“繁到简智慧城市服务平台”,以第三方身份在家居智能领域首次提出了“平台+服务”的理念。简单地说,这个平台不仅出售控制门锁、空调、窗帘、灯光、安全警报等智能家居产品,还提供专业售后服务(非该平台产品购买用户亦接受服务订单)。
在王世银看来,平台能否快速起步,最大的瓶颈不在服务商的获取,而在于服务订单从哪里来,而他们的“服务与销售两手抓”的模式设计,正好化解了这一难点。同时,要做成一个长寿型平台,还需破解“服务标准缺失”的难题,为此公司积极拟定《智能家居产品服务标准》,从时效性、监督管理、安全性等几方面入手,把服务量化、系统化、标准化,比如《标准》规定用户报修两小时内必须上门服务。
除了第三方服务提供商,智能家居生产厂商也在积极探索,“C.Smart智能家居系统”生产厂商黄卫建正是其中一个。黄卫建说,线下服务体系搭建太“重”,是生产厂商怕进入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此他们公司的售后服务人员通过两个渠道获取,一是公司自己组建专业团队,二是与第三方公司合作,对方出人,他们出培训,以“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减轻重资产压力。
观点 售后服务体系搭建是个“慢活”
作为试水者,王世银、黄卫建均表示,智能家居售后服务是个慢活,不可心急。
“公司2012年成立时,我做了‘三年不盈利’的打算。”王世银说,两年多来,公司埋头做了三件事,一是建立智能家居服务标准,二是拿标准进行市场验证,三是实现国家标准立项。
黄卫建同样采取“慢节奏”。今年,他在杭州开出两家实体店,承接产品销售、安装、售后服务,明年再慢慢将业务覆盖至杭州周边城市。“我们特地放慢了市场推进速度,只有当地的线下服务人员匹配了,我们才会在这个地方布点。”黄卫建说,之所以布局得这么慢,是因为“C.Smart智能家居系统”定位于中产消费群体,售后服务是吸引他们的一大卖点,同时完善的用户体验也将利于筑高口碑、打开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