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改革又将提速!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对外公布了《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17年,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全面推开,试点城市所有公立医院推进医药分开,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
自2009年4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出台至今,我国的“新医改”已步入第六个年头。虽然“新医改”总体方案确立了以公益性为导向的改革路径,但在已经展开的改革试点探索中,我们可以发现“市场”与“政府”的方向之争从未断绝。
“市场派”认为,医疗体制改革关键是降低准入壁垒,激活社会化办医力量,借市场机制扭转医疗服务供需不匹配局面。而“政府派”则主张增强公立医院公益性,加大财政补贴,取消以药补医,改变公立医疗机构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公立医院改革之中的“市场”和“政府”之争,通俗点说就是公立医院要不要赚钱的问题。“新医改”之前,我们发现国内的公立医院虽名为“公立”,但以“过度医疗”、“以药养医”为表征的逐利冲动却饱受诟病。“名”与“实”之间为何会如此背离?症结在于目标、职能、定位含混摇摆,“市场”和“政府”两头不靠。国家一方面希望从“政府办医”中解脱出来,缩减财政投入,但又试图维持医疗服务的低价局面,实行价格管制,但医院的运营收入缺口不能不补,于是自然打起了药品的主意,一来二去尝到甜头,公立医院渐成披着非营利外衣的营利机构。
此次《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让公立医院停止追逐利润,有可能吗?有可能。如何实现?不外乎两条路,一是重回“国家办医”老路,以财政投入保证公立医院运作,过往历史早已证明这种模式不可行,否则也不用改了;二是通过政府监管核定公立医院运营成本,适度放松对医疗服务的价格管制,然后确定一个保本微利的价格水平。但第二种方式也有弊端,因为你很难确定医院有没有虚报成本,消除“信息不对称”的监管成本很大,为了强化监管又得增聘更多人员,还是花纳税人的钱。
由此,你可以看到破除了逐利冲动的公立医院,难免效率损失。中国医疗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其实是供给不足。要解决供给不足问题,单纯靠公立医院显然力有不逮,关键是放宽市场准入,引入更多社会化办医力量,增加医疗服务供给,通过竞争倒逼服务水准提高,降低医疗服务价格。
在此方面,香港“公私并重”的医疗体制值得借鉴。想要低价?可以,去公立医院,但你不能自己挑医生,还得排队;想要更高效精细的医疗服务?可以,去私立医院,不必忍受排队之苦,但你必须支付更高的价格。
言而总之一句话: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半市场半政府的“半吊子”最要不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