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两日,本报报道了在我省有着多年出口历史的杨桐、柃木产业,深受内忧外患双重打击而日渐颓势。
事实上,随着记者采访发现,伴随着国际竞争加大,目前正遭遇发展瓶颈的并不仅是浙江“神木”行业。在新形势下,具有传统优势农产品出口企业因附加值低、结构单一,新工艺、新技术引进开发不足而屡屡遭遇危机。
农产品出口企业该如何转型,传统出口产品能否迈向新的辉煌?昨日,本报采访了相关企业和专家,希望能对传统农业有所参考。
出口盆景龙头企业老板 点赞“带勺西瓜”
最近,记者的微信朋友圈里有一张西瓜照片“严重刷屏”。据说西瓜虽普通,但因为每个加了一把勺子,“就从本来5元一个无人问津的瓜变成了卖5元钱半个卖到脱销的瓜。”虽然图片的真假无从考证,但图配文却被网友大大点赞——“只要你满足了客户的需求,顾客想不买都难。没有卖不出去的货,只有不会销售的人。”
“这句话太赞了,我们公司也是通过这类人性化的销售来破解发展‘壁垒’。”杭州六通园艺有限公司有着20多年的出口历史,总经理朱建至今还记得行业顶峰时的情景:2006年至2007年红枫盆景年出口量超过20万株(盆)。杭州检验检疫局动植处生物安全科科长钟根秀告诉记者:“按现在一盆20美元计算,20万盆就有400万美元,而这只是其中一类产品。”
可惜好景不长,从2008年开始,欧盟为禁止星天牛传入和传播,连续出台了3个紧急措施,设置了十分苛刻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一下子使红枫盆景出口局势变得紧张起来。
“现在再回想起来,欧盟这个禁令是一把‘双刃剑’,既给行业带来挑战又蕴藏着发展机遇。”六通园艺显然是抓住了机遇的企业之一。朱建说,公司除了配合检疫部门监管工作外,在产品创新上也下了一番功夫。“红枫属于小乔木,红枫盆景只有通过小时候矮化才能让人欣赏,所以除了在栽培上精心呵护外,就要在配盆、造型上创新了。”而这正是六通园艺提高附加值的办法之一。
“原先盆景配盆多是蓝色、紫砂花盆,我们公司却运用了更多的颜色。”另外,就是配盆形状根据出口国欣赏习惯不同而不断变化。“有时,我们也会根据老外的节日对产品增加一些点缀。例如圣诞节时,可能会给盆景上挂一些小灯笼,平添中国元素。”朱建说。
通过不断创新,六通园艺保持着比较稳定的出口量,并占据了行业60%的出口份额,一跃成为浙江局辖区出口槭属植物的龙头企业。
农产品质量把控是根本 国内市场也是出口企业增长点
众所周知,欧美市场对来自我国产品要求严格,如果仅靠产品不断创新是无法维护这些市场。2010年,欧盟在出口的红枫中再次截获星天牛,于是对红枫等槭属植物进行了全面封杀。六通园艺在浙江检验检疫局的指导下,投入巨资新增了病虫害隔离设施,并对原有设施进行大面积的改造提升,建成了总面积达15000多平方米的全封闭隔离防虫网室,从而杜绝了虫害的发生。
“因为防虫网室对植物光照、通风会有些影响,行业内一些企业不愿意建造,或者设施不到位,但我们没有一丝马虎。” 建立完整的病虫害防控体系,让六通公司在2年后解禁考核时免予现场检查,直接获得欧盟注册资格。
“农产品质量不过关,或者原来所造成安全质量影响的,会影响到整个农业发展。因此,现在农业企业尤其是农产品出口企业,需要越来越注重生产加工产品的安全性、生态性、环保性,这是农业发展最基础的一环,也是最需要注意的。” 省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杨建华对此评价道。
虽然企业每年出口量都保持增长,近年来六通园艺也把部分精力投放到国内市场。“现在我们企业30%产品做内销。”朱建说,随着国内市场发展,相信越来越多传统出口企业会 “两条腿走路”,内销外贸并进。
记者手记
是成本涨价,竞争激烈
还是人心惹的祸?
本报近期连续报道了浙江“神木”之困,向读者展现了一个有着20多年出口历史的行业,一个在出口国占据着70%以上份额的行业,却因为所谓的“内忧外患”而停滞不前,甚至可能没落的迹象。
是成本增加、产品创新不够,还是出口国汇率大跌,竞争激烈造成的?受访企业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面对行业颓势,这些企业并不愿意“坐以待毙”,或走人工栽培之路降低成本,或增加新产品、新工艺,或干脆生产和出口国几乎一样的产品提高利润。
成效虽有,并不能改变全行业80%以上企业亏本的事实。原因何在?“人心不齐”!受访的企业和部门几乎都提到了“人心”。虽然产品有绝对优势,却因为个别企业私心而放弃了市场话语权。
“只有行业做好了,每个企业的发展才能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生意才能做得长远。”但愿六通园艺老板一席话,能给处于困境的浙江“神木”企业一些启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