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从2015第五届车内空气质量及禁限用物质技术峰会上传出一个好消息,现行的推荐性《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有望升级为国家强制性标准,困扰消费者多年的车内空气污染问题有望得到有效解决。
目前国内乘用车市场,无论是进口豪车,还是合资、自主汽车,车内空气质量状况都令人担忧。座椅中的皮革、发泡海绵,仪表板、车门内衬板等塑料材质的配件,车顶毡布、脚垫中的化纤成分以及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的各种黏结剂,这些物料中都会携带危害身体健康的物质和气体,最常见的就是多环芳烃、甲醛、苯等有机物。
早在2011年10月,由环保部和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并于2012年3月1日正式实施,指南中明确规定了车内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8种常见挥发性有机物浓度的限值,这是我国第一次对车内空气质量做评价的推荐性标准。
由于该指南并不是强制标准,受到很多汽车企业的冷落。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部分汽车企业不重视车内空气质量,车主维权事件频频发生。但是因为缺乏权威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一些民间检测机构出具的车内空气质量判定结果,往往不被汽车企业认定,消费者很难得到赔偿。
随着社会各界对车内空气质量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2014年,工信部开展《车内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控制技术政策》编制工作,明确了整车、零部件、材料企业三方职责。同年,环保部进行《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的修订工作,今年6月,将出征求意见稿,10月份由专家评审组评审后,进入标准行政审批程序,并计划于2015年底前发布为强制性国家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