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钱袋子”的安全问题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昨天,本报15版报道了年末骗子们惯用的骗术,以及银行人员帮储户拦截诈骗汇款的典型案例。
我们昨继续收集新骗局,让大家加强安全防范。在信用卡诈骗方面,骗子的手段也日益翻新,尤其是越来越普及的移动支付中,消费者使用信用卡支付十分便捷,这也让骗子有了更多的漏洞可以钻。
不过,“李鬼”终究不是“李逵”,只要持卡人多留一份心,多留意银行提供的安全信息及专家指导的防范措施,就可以将信用卡诈骗风险降至最低,真正随时随地安全用卡。
事例一
办信用卡却让预留他人手机号,得多个心眼
近日,刚到义乌做生意不久的袁先生和尚先生收到一条短信,声称只需提供身份证,3-5天就能代理办理5-50万的高额度银行信用卡,但要求他们前往未开立账户的银行办理银行卡,并预留短信中的手机号码。
两人收到这条短信颇为心动,于是就按照骗子的要求,传真了身份证复印件,到中信银行义乌北苑支行开立借记卡,并按照那位发信人的要求在开卡申请表上留了发信人的手机号码。
银行工作人员感到了蹊跷,于是跟尚先生解释:“银行开立账户,必须登记本人持有并使用的手机号码,如果登记他人的手机号码,会给账户持有人带来一定的风险。”
尚先生表示无法理解,银行卡和密码别人都不知道,卡内的资金怎么会有风险?双方为此僵持不下。
最后,中信银行义乌北苑支行领导出面,一一列举了电信诈骗的一些常用手段,苦口婆心劝了半个多小时,并仔细分析了预留他人手机号存在的风险——支付宝等只要预留银行开卡手机号和身份证号就可以转账。袁先生和尚先生这才恍然大悟,暗叫一声:好险!差点就着了骗子的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