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瑞咨询近日发布的《2014年中国生活理财移动App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网民在使用生活理财类App时,最常用的功能是收支记账,占比达46.4%;排在第二和第三位的则分别是理财产品购买和银行卡账单管理,占比分别为21.9%和18.3%。
抢占手机屏,这已经成为传统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创新企业争夺战新的发力点。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想要抢占手机屏,自然离不开APP,银行也正试图通过各类特色APP的开发,给客户带去更加全面便捷的金融体验。
支付宝、理财通手机APP强势来袭
今年春节期间,微信推出的“新年红包”至今让人印象深刻,表面上看起来抢红包、晒手气,一派娱乐气氛,实质上这一简单创意的背后意图却并不简单,由于派发红包需要将微信账户与银行卡绑定,因而当大家完成这次愉快的体验之后,不少人不自觉地成了微信理财通的客户,而一旦绑定银行卡,今后购买理财产品也就十分方便了。
与之类似的创意还有后来的“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上亿红包的派发,吸引你免费打车,固然一方面主要是企业抢占市场的需求,但另一方面两个软件均与相关第三方支付绑定,无形中也为第三方支付机构吸足了“粉丝”。
还有几乎已经占据了手机理财制高点的支付宝,购买余额宝,仅仅是支付宝手机钱包里面的功能之一。打开支付宝钱包的APP,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余额宝,还有手机充值、信用卡还款、转账、当面付、水电煤缴费、机票、彩票、淘宝等诸多服务项目,甚至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添加关心的公众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支付宝、微信理财推出的“付款码”扫描,以前逛街购物都要携带钱包、银行卡,而有了这个“付款”功能,只要商家扫描一下就能直接从绑定的银行卡扣钱,给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诸如此类的APP,已远不止手机充值、买电影票、打车支付等简单应用,更成了人们重要的支付工具以及资金理财的渠道,从而极大地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面对着这些冲击,银行业甚至整个金融业都在考虑如何重新定位和应对。
银行APP亮出“十八般武艺”
面对互联网企业进军金融的冲击,银行业的“自我革命”步伐一刻也没有停息。五大行以及中小银行都在第一时间上线了自己的手机银行APP以应对移动互联网的冲击。而且随着移动互联技术和设备的更新,各家银行在移动金融领域投入也不断加大,各种新功能新服务推陈出新。
仔细研究可发现,各大银行的手机银行APP功能都非常强大。转账方面,如工商银行、光大银行等手机客户端,均可以通过输入收款人手机号进行本行转账、跨行汇款、活期和定期互转的功能。部分银行通过手机APP转账还有一定的折扣。
缴费方面其实也不比支付宝逊色,通过手机银行APP,可以办理缴移动、联通、电信费用,水电费等,还可以进行缴费签约绑定,需要缴费时由系统自动发起缴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