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领手机屏 银行发力手机APP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4-09-30 08:57   

占领手机屏 银行发力手机APP

艾瑞咨询近日发布的《2014年中国生活理财移动App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网民在使用生活理财类App时,最常用的功能是收支记账,占比达46.4%;排在第二和第三位的则分别是理财产品购买和银行卡账单管理,占比分别为21.9%和18.3%。

抢占手机屏,这已经成为传统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创新企业争夺战新的发力点。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想要抢占手机屏,自然离不开APP,银行也正试图通过各类特色APP的开发,给客户带去更加全面便捷的金融体验。

支付宝、理财通手机APP强势来袭

今年春节期间,微信推出的“新年红包”至今让人印象深刻,表面上看起来抢红包、晒手气,一派娱乐气氛,实质上这一简单创意的背后意图却并不简单,由于派发红包需要将微信账户与银行卡绑定,因而当大家完成这次愉快的体验之后,不少人不自觉地成了微信理财通的客户,而一旦绑定银行卡,今后购买理财产品也就十分方便了。

与之类似的创意还有后来的“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上亿红包的派发,吸引你免费打车,固然一方面主要是企业抢占市场的需求,但另一方面两个软件均与相关第三方支付绑定,无形中也为第三方支付机构吸足了“粉丝”。

还有几乎已经占据了手机理财制高点的支付宝,购买余额宝,仅仅是支付宝手机钱包里面的功能之一。打开支付宝钱包的APP,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余额宝,还有手机充值、信用卡还款、转账、当面付、水电煤缴费、机票、彩票、淘宝等诸多服务项目,甚至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添加关心的公众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支付宝、微信理财推出的“付款码”扫描,以前逛街购物都要携带钱包、银行卡,而有了这个“付款”功能,只要商家扫描一下就能直接从绑定的银行卡扣钱,给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诸如此类的APP,已远不止手机充值、买电影票、打车支付等简单应用,更成了人们重要的支付工具以及资金理财的渠道,从而极大地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面对着这些冲击,银行业甚至整个金融业都在考虑如何重新定位和应对。

银行APP亮出“十八般武艺”

面对互联网企业进军金融的冲击,银行业的“自我革命”步伐一刻也没有停息。五大行以及中小银行都在第一时间上线了自己的手机银行APP以应对移动互联网的冲击。而且随着移动互联技术和设备的更新,各家银行在移动金融领域投入也不断加大,各种新功能新服务推陈出新。

仔细研究可发现,各大银行的手机银行APP功能都非常强大。转账方面,如工商银行、光大银行等手机客户端,均可以通过输入收款人手机号进行本行转账、跨行汇款、活期和定期互转的功能。部分银行通过手机APP转账还有一定的折扣。

缴费方面其实也不比支付宝逊色,通过手机银行APP,可以办理缴移动、联通、电信费用,水电费等,还可以进行缴费签约绑定,需要缴费时由系统自动发起缴费。

理财方面,通过手机银行可以购买理财产品,多家银行且均有手机银行专属理财产品,收益率普遍高于同期在售本行其他普通理财产品。此外,银行APP中都已经推出了自己的货币基金实时提现业务。

除了金融服务、生活缴费等,订机票、买彩票、买电影票,甚至在线购物、社交聊天等各类功能应用均出现在了银行手机APP中。

当大而全的手机银行APP不断加载创新衍生出来的服务时,亦有不少银行开始专注于去做一些“小而美”的应用。

不久前,建设银行上海分行就推出了一款仅为客户提供售前预告、售后服务、传递金融知识和资讯服务的应用软件。 建行表示如果说交易功能是全国统一的,那么信息服务功能则带有很强的地域属性。

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一个趋势,大家开始追求一些小而美的应用。“小而美”的银行APP不仅能为客户带来更加美好的用户体验,也显得更加专业化、有针对性。

银行低调布局手机二维码支付

为了推广手机银行APP,目前不少银行的行内转账和跨行转账都免手续费。如某股份制银行规定,目前通过手机银行APP进行行内或跨行转账都可免手续费,其中异地普通跨行转账优惠减免时间至2015年12月31日。此外,除账户查询、转账汇款等传统网银端项目之外,银行们也在把越来越多的金融服务搬到手机银行APP,贵金属业务、基金代销、理财产品,甚至是融资贷款,都可在手机银行APP上进行。

除此之外,为了争夺移动支付领域的蛋糕,各家银行在二维码支付上也低调布局。

目前,已有包括工农中建交、招行、浦发、光大、中信、兴业等多家银行陆续推出手机钱包业务。

今年年初,以支付宝、腾讯为首的第三方支付刮起一阵二维码支付旋风,虽然央行紧急“暂停”了该业务,但这并没有阻止各家在二维码支付市场的布局。

中信银行其二维码支付业务第一期项目大约4月正式上线,与NFC支付、全网收单等一同被整合进了名为“异度支付”的产品里。此外,该行今年还开发了二维码购买理财产品的新交易方式。

工行、建行、浦发、民生等银行也在手机银行APP中添加了二维码支付功能。如工商银行的二维码扫描甚至被列入了工行新版手机银行的主菜单,用户可以扫描指定商户生成的二维码商品信息,同时也可将网上生成的工行订单生成二维码,并用手机扫描后通过手机银行进行资金支付。而通过建行手机银行APP,客户也可以直接使用手机拍二维码的方法购买该行理财产品。

与此前被央行叫停的二维码支付业务不同,这类银行系二维码支付的特点是,每家银行的二维码支付功能都是针对指定业务、指定商户的支付结算,不仅对交易范围和交易对象有明确限制,甚至是必须通过该银行提供的二维码终端。银行业内人士表示,目前这种方式基本能够保证用户支付安全,只不过条件限制比较多,初期推广起来不会太容易。

 

山寨APP频现 安全隐患勿忽视

当前,移动互联网支付用户快速增长,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手机支付用户规模增长率达63.4%。与此同时,基于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的非面对面欺诈也快速增加,欺诈分子通过病毒、假网站、假APP等方式窃取客户银行卡信息,进行资金盗用的风险事件频发,给支付安全带来更多挑战。根据360手机安全中心对16家主流银行手机客户端进行评测发现,有15款均存在被恶意盗版现象。

手机银行的安全问题一直是消费者关心的重点,对此,银行方面表示,银行已经通过各种手段为客户提供了多重的安全保障机制,包括动态口令牌进行交易身份验证、安全控件防范恶意程序、预留欢迎信息辨别假网站、交易限额限制、提供短信提醒等。通过这些服务,来保证客户的财产安全。但对于“山寨”版的APP,银行方面也无能为力,客户在下载时一定要仔细甄别。

有关专家曾表示,手机银行最大的风险其实比较多发于安卓手机用户中,因为安卓平台下载软件的渠道比较多,在非官方的市场里用户有可能下载到假冒的APP,目前监测到的国内商业银行的手机APP都出现过被山寨的情况,他们的图标都和正常的一模一样。但是打开以后填入个人信息,就有用户信息被盗的风险,经济损失也不可避免。

专家建议消费者,在安卓手机客户端应下载杀毒软件,同时不使用来源不明的公共无线网络,保存好自己的个人信息。特别是在手机上需要输入银行卡片背面的CVV码、卡密码时,一定要仔细确认APP的真实性、可靠性,如果被不法分子获取这个三位号码,就可以结合卡号有效期实现网上盗刷。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郭雀屏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