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的商户们将变质的鸡鸭丢进垃圾桶。
原萧山家禽交易市场內,多家摊位在出售活鸡活鸭。
现杀现卖摊位环境一团糟。
做了半个月生意,一分钱没赚,扔了100多只杀白禽
位于萧山的浙江“新农都”市场先行试售冷鲜禽,已一个多月。但最近,一些冷鲜禽经营户有点扛不住了,选择了停业。
“义乌华农家禽屠宰有限公司”名下的两个冷鲜禽摊位就已空空荡荡。“生意差极了!每天亏,每天亏,实在亏不起。不停下来,没办法。”经营户赵树群在电话那头告诉记者,他已回河南老家。
一些冷鲜禽经营户把部分原因指向了“地下”活禽交易。
困境:
半个月扔掉100多只杀白禽
1日中午,记者赶到萧山“新农都” 4区二楼的肉类批发市场。几名经销包括冷鲜禽在内的杀白禽中小经营户立刻围了上来。
“我都快要上吊了!”47岁的刘同科是2432号摊位的禽类经营户,笑容比哭还难看。
刘同科的老婆胡芳打开冷藏柜,拎出几只发蔫的冷鲜鸡和冷鲜鸭:“你闻闻!杀好了却卖不出去,摆出来,拿进去,放了好些天,都变味了!”
记者凑近一闻,果然有股臭味。刘同科把鸡扔进了垃圾桶。
垃圾桶内,已有几只扔掉的冷鲜鸡鸭,颜色发暗。“我今天已经扔掉了10多只。”新农都“2421”号经营户周进德,站在垃圾桶旁,黑着脸。
他领着记者,走进自家摊位,打开一只白色冰柜,里面放着几十只杀白禽。这些经过冰冻的杀白禽,有些部位颜色发红,有些部位颜色发青,样子难看。
33岁的周进德来自贵州,夫妻俩在“新农都”做了多年活禽生意。2013年禽流感袭来后,周进德、刘同科等禽类经营户一边歇业,一边关注着市场动向。意识到冷鲜禽肉等杀白禽将成为消费主要方式后,刘同科等人主动转型。2月28日起,刘同科跟其他5人“抱团”经营起冷鲜禽等杀白禽。
可是,生意还没有走旺,刘同科等人就感觉“扛不住”了。“好的时候,一天也就卖个几十只冷鲜禽,差的时候只卖五六只。”滞销的冷鲜禽又冰冻起来,当做冻禽卖,但这么一来,更不好卖,最终,变臭的鸡只能扔进垃圾桶。“前前后后,扔掉了100多只,将近损失了几千元。”
周进德的摊位也一样。“我都哭了!做了半个月生意,一分钱没赚,扔掉了100多只杀白禽,亏了几万元。不卖了,回贵州老家打工去。”
一个人亏了一两万,只能停业
记者又来到“新农都”五号楼二楼西边的冷鲜禽摊位,这里的经营户主要是冷鲜禽批发厂家,形势也不乐观。“义乌华农家禽屠宰有限公司”的两个摊位空空荡荡。
旁边的“温氏鲜鸡”冷鲜禽摊位负责人楼先生告诉记者:“昨天上午还看见‘义乌华农’的摊位卖了一会儿冷鲜禽,今天就没人来了。”
据介绍,这里,现在除了“温氏”等两家仍在坚守外,包括“义乌华农”等大约五六家经营户因陷入困境,已歇业。
“冷鲜禽的生意比较难做,销售量在下降。”“新农都”的相关管理方杭州萧山天农肉类市场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天鸣说。
不过,自称已回河南的赵树群却有一肚子苦衷。在电话那头,他向记者回忆,今年3月上旬开始做冷鲜禽,头几天生意不太好,后来的10多天里,生意一天比一天好,冷鲜禽的日销量一度卖到了1000多只左右。
但好景不长,七八天前,生意突然变差——日销售量跌到了两三百只,继而跌到约100只,后来又跌到了几十只…… “冷鲜禽卖不掉,没办法,只得冻一冻,变成冻禽。打个比方,8元一斤的冷鲜鸡,变成冻鸡后,就只能卖4元一斤。”赵树群告诉记者,他一个人亏掉了一两万元,合伙的五六个人,毛估估总共亏掉8万到10万元。
“不停下来,没办法。”赵树群等人决定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