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微信朋友圈从用户模式转化为商业模式?在腾讯开始发红包之后,大家猛然发现,微信原来可以这么玩。而依托微信朋友圈的社交功能,首款社交型保险产品—“微互助”近期也悄然上线,并迅速在微信朋友圈中走红,投保1元保险,即可生成“求关爱”页面,分享至朋友圈,每位好友追加1元即可增加1000元防癌险保额,10万元封顶。
保障范围只针对“恶性肿瘤”
2月28日,泰康人寿官方微信上线一款名为“微互助”的社交防癌保险。投保人投保后,可以将网页链接发送到微信朋友圈,30天内微信好友可以通过微信支付为投保人增加1元保费。每增加1次,将为投保人再增加300元—1000元不等的保额,直至增加到10万元封顶额为止。
这款在微信平台上传播的保险产品,用户只能为自己投保一次,保障时间为一年,18—39岁客户的保额为1000元,40—49岁客户的保额为300元。
在“微互助”投保时,客户只需要提供姓名和身份证号便能投保,客户信息在信息审核方面,只要使用一条简单的健康告知,投保人只需要勾选即可确认,相当于免去了核保环节。
不过,其保障范围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重疾险广。以1元保费保障1000元保额防癌险为例,那么100元则 可保障10万元保额。保障范围专门针对“恶性肿瘤”,合同对癌症的定义为:“指恶性细胞不受控制的进行性增长和扩散,浸润和破坏周围正常组织,可以经血管、淋巴管和体腔扩散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的疾病。经病理学检查结果明确诊断,临床诊断属于世界卫生组织《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的恶性肿瘤范畴。”
而传统意义上的重疾险,保费在300—400元的额度,保障范围更为广泛,包括了33种重大疾病。
从购买方式的简洁程度,“微互助”胜出,因为客户只需要回答一个问题,那就是之前有没有患过癌症、白血病等10种重大疾病。而传统保险购买方式,包括各寿险开的网店,客户要回答的问题则包括健康状况、生活嗜好、财务状况等10余项。
朋友圈“微互助”是否过于功利?
互联网的渠道优势无疑是十分诱人的,2013年全年,国内互联网保险实现规模保费291亿元,这意味着全国6.18亿网民平均每人拿出47元在网上买保险。
在这巨大市场的冲击下,国寿、新华等公司分别成立电子商务公司,打造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平安更是将互联网业务提升到与线下业务平齐的高度上。而中小公司则通过淘宝、微信开展互联网业务,目前国内已有超过50家保险公司开设了官方微信公众号,有39家保险公司在天猫商城开设了官方旗舰店。
而泰康的“微互助”的出现无疑是对他们互联网思维的又一次提升,微信号不再只停留在推送产品的信息及企业形象宣传层面,直接转化成销售业绩,并通过微信朋友圈的人际传播来扩大受众。
不过,也有声音质疑,这种营销方式将微信原本的社交关系变成经济关系,未免过于简单粗暴,同时也让朋友间的关系变得功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