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西湖边,读懂这片爱的碑林 “春风”廿载,吹暖杭城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9-03-05 08:46   

浙江日报(记者 张梦月 通讯员 王钰哲)

春风又绿江南岸。当越来越多的游人流连忘返于杭州西子湖畔,很少有人注意到,在湖畔杨公堤西隐秀桥的南边,有一片碑林掩映在林隙湖际。主碑通体翠绿,雕刻出柳叶状,仿佛一个个“众”字环绕而上;17块青灰色的扁平副碑,错落伏在周边的绿树浓荫间,碑上一个个金色的刻字仿佛要跃出石碑。

在这些碑上,有杭州人耳熟能详的娃哈哈、阿里巴巴、席传喜等名字,也有许多类似“杭州一家人”“一市民”“杭人”这样的化名。这片碑林,就是矗立了10年之久的“春风行动爱心碑”。它为何会出现在这里?碑上的名字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在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我们走进碑林,探寻一座暖城的答案。

从600万到1.52亿

小火苗点燃大城善意

杨公堤人来人往,如果不是特意提醒,许多老杭州也不会发现这片碑林。

“这正是当年立碑时的初衷之一,要让碑林和西湖风景、周边自然环境相融合,体现捐款者不图名不图利、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原杭州市总工会帮扶处处长张也平,见证了碑林从无到有的诞生过程。

这份大爱,起源于世纪之交。回忆起“春风行动”诞生的那一刻,杭州市总工会退休职工胡大淼仍然记忆犹新。“2000年前后,杭州正处于改革深化推进期,部分企业职工因为下岗失业等因素导致生活比较艰难。”号召社会力量共同帮扶特困职工!杭州市委、市政府随即下发通知。“春风行动”由此拉开帷幕。

让胡大淼没有想到的是,这缕小火苗,点燃了杭州人心中的善意:首次“春风行动”社会募集捐赠收入658.5万元,第二年突破了千万元……接下来的10多年间,捐款额连续递增,去年达到了1.52亿元。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社会合力帮扶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先进单位和个人。2008年,杭州市委、市政府提议:要给这些献出爱心的热心人立碑纪念,彰显他们的榜样作用。“而且要不断地增加。”张也平说。

立碑先选址。当时除了杨公堤,还有人提出将碑立在少年宫附近。“考虑到空间,最后选了杨公堤。”张也平说,主碑用纯铜打造,副碑用福建青石,请中国美院专家来设计……2010年1月4日,爱心碑正式在西湖边落成亮相。第1次至第8次“春风行动”累计捐款100万元以上单位、1万元以上个人,以及第9次“春风行动”后,每次捐款50万元以上单位、1万元以上个人,都在爱心碑上留名纪念。

从最初的4块副碑,到如今的17块。10年间,共有上碑单位228家次,个人101人次。路过杨公堤,张也平总会习惯性地去看看这片碑林。“这些年捐款的热心单位和个人越来越多,当时一次性采购了很多青石,现在都快用完了。”

在他看来,这片集纪念、教育、观赏于一体的景点,是杭州最独特的风景。“既感谢和纪念为‘春风行动’出钱出力的单位和个人,同时感召和激发更多市民加入其中,也让外地游客感受到杭州的人文关怀。”张也平说。

从受助到施助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席传喜,曾是杭州清泰水电安装队队长。虽然已退休,每年春节前,他都会留出一笔钱捐给“春风行动”,有时候是两万元,有时候是3万元,今年也不例外。“把‘春风行动’作为全年的第一笔大开支,已经成为我的习惯了。”席传喜说。

这个“习惯”,也被碑林记录了下来。2013年到2018年,席传喜的名字一次不落,总是准时出现在社会个人捐款表彰名单里。

其实,66岁的席传喜是医院的“常客”。今年捐出的两万元,是他精打细算医药费后存下的钱。“街坊邻居有时候会替我想不通,但我只要有能力,就想尽这个心意。”

想尽心意,是因为席传喜曾经是被这份“心意”温暖过的人。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张梦月 通讯员 王钰哲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