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吴越杭州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9-01-19 08:59   

钱江晚报(记者 金丹丹)


两件事情,变得越来越重。一件关于自己的过去,一件关于国都的未来。即使是国君,这两件事,天底下无人可帮。

罗隐在的话,他还有个人来问,但罗隐离世已经20年,连梦,都梦不到了。

早就过了强壮征战的年龄,钱镠渐老——那些事情都还对吗?将来的事情都能定吗——和大部分老人一样,他知道自己回忆的时间变得越来越长,思绪的拍子也是越来越缓。但他还是要反躬自问,需要布局天下。

过去的那些事,最让钱镠纠结的可能是西湖。有方士说如果填了西湖,他的国可以传受千年,否则只有百年。他没听,因为众多百姓的饮水和灌溉都依赖西湖。“如此,我的国,只能传百年吗?”他躺在床上,想不到答案,无法知悉后来的现实。

相比于不可知的未来,眼下这件事情要急迫得多:他非常在意杭州城,非常看重吴越国,那么是谁,可以接替自己并掌管80多县的疆域?“立能?立贤?谁能?谁贤?”

不想了,老钝了,理不明白。“千百年后,知我者以此城,罪我者亦以此城,苟得之于人而损之己者,吾无愧欤!”他被深深的无奈感包围。在他看来,在30多个子嗣中选一储君是难上加难,相反把一个小城推高至今似乎只需要按部就班——这,不得不让他想起了意气风发的当年。

唐光启二年(887年),钱镠就任杭州刺史兼防御史,36岁。当时的杭州只有八万余人——589年才改名的杭州,远不如周边越州、苏州、扬州繁荣。“这倒也是,不然当时董昌怎么就会把这个杭州给予我?”

“是啊,好多年了,现在,现在杭州城里有多少人?”思绪缥缈,灯黄人老,他记不清了。

黄灯榻前其实站了很多人,他们都在等钱镠的决定——对一个总人口达到50万的吴越国来说,确定储君其实是在决定这个国家的未来。

而钱镠似乎还没想好。“儿皆懦弱,恐不能为尔帅,与尔辈决矣,帅当自择。”

众人面面相觑。钱王之国、吴越之位不可易于他人,关键是确定王的哪个儿子来承继——今日杭州之大已他日无可比了:

钱镠在唐昭宗大顺元年(890年)就发动了第一次拓城。他将杭州向西南扩展,从包家山到秦望山(今六和塔西),再折向北,经钱王岭至湖滨一带,修筑一道新城墙,史称“夹城”。五十里夹城过坡穿林,修建极难,是钱镠自领总务,召集民工万余而成。

三年后的第二次扩建更加不易:南起吴山东南麓,向东北沿东河到艮山门,西抵武林门,再向南到霍山(史称“罗城”)。当时钱镠先后调动了二十余万民工和兵士,工期五月有余——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帝王都会”记载,“罗城”有城门十座。杭州的十大城门之说就始于此。

也正是“罗城”扩大了杭州的空间,容纳了众多移民,让杭州的经济快增有了人员保障。

还有一次扩城,站在榻前的人都清楚——这是钱镠在910年第三次扩建的“子城”:楼台亭阁依山而筑——这个就是现在脚下站着的吴越王城。

经三次大建,南到钱塘江北,北迆武林门,西濒西湖,东至菜市河(今东河)的“腰鼓城”成形,影响杭州千年“三面湖山一面城”的格局就此奠定。

对这样一个来之不易的国都,这样一个人丁兴旺的吴越国,谁敢轻易“帅当自择”?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 金丹丹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