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商报(通讯员 诸杰 包卫丽 商报记者 潘婷婷)
杭城的大街小巷,有一抹流动的“红”,市民亲昵地叫它——“小红车”。
从2008年的61个服务点、2800辆车,到4149个服务点、9.96万辆车,“小红车”已陪伴杭州市民走过整整10个年头。
杭州是最早开展公共自行车试点的发源地,如今这套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已遍布全国,国内刮起了一阵“绿色出行”的流行风。杭州,正在以公共自行车系统为支点,蕴育一场全新的城市公共服务升级。
一个刹车,姚浦华跳下车,把车推进锁止器,发出“滴”的一声,还车成功。
这个动作,对市民姚浦华来说,再熟悉不过。2008年5月1日,杭州公共自行车刚刚上路的第一天,在吴山广场服务点,第一位使用者就是他。
他回忆,当时自行车不稀罕,但租自行车骑是第一次见,是个新鲜玩意儿,他和妻子来尝鲜,分别交了100元押金,去西湖边骑了一圈。
自从用上“小红车”那天起,他就成了“小红车”的“铁杆粉丝”。他家门口就有两个租车网点,上下班必须要靠公交和自行车实现无缝连接。据统计,十年来,姚先生共租用公共自行车7981次,骑行路径遍布全市,累计租用时间约1995.2小时(119712分钟)。
10年前,杭州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仅2007年,杭州市区平均每天要增加140多辆私家车,加上公交交通设施不完善,行车难和停车难的问题凸显出来。
为缓解城市交通“两难”,解决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2008年3月,杭州市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在国内率先构建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
2008年5月1日,杭州第一批2800辆公共自行车开始试运营。开通首日,公共自行车租车总量接近4000人次。
这只是第一步,这10年里,它率先制定全国公共自行车行业标准、建立国内首个大数据智能管理系统、破解单立柱扫码租车难题、实施“社校企共建”机制、率先提供移动服务……小红车累计服务9.12亿人次,累计减排二氧化碳121万吨。
这抹红成了杭州人的“宠儿”,它生生不息的动力,来自于持续不断的创新力:多网点系统打通、服务时间延长至24小时、维修率降低、从线下租车到多元方式租车……
据杭州公共自行车公司总经理吴国雄回忆,首批开通的61个移动或固定公共自行车服务点,需要7个步骤才能完成租还车,市民借一辆车,大概要2-3分钟。仅过了2个多月,系统就进行了第一次革命性的升级,在国内首创锁止器租还车系统,其租车流程从过去的7个环节简化为刷卡——取车2个环节,还车从7个环节简化为将车推入锁止器——刷卡锁车2个环节,操作十分简便,并为实现自助服务提供了良好保障。
“小红车”还建立了线上线下结合的租车体系,在2017年实现了全市范围内实现“扫码租车”服务,只要扫一扫,几秒钟,就可以借到车。之后到了2017年,又推出叮嗒APP,推出远程亲情租车、延时还车等“个性定制”服务。
10年来,公共自行车公司对系统进行了6次大规模升级,服务时间从最晚21时借车、22时还车,到实现24小时不间断运营;从实体桩变成“实体桩+电子桩”的租赁模式。
在破解还车难问题上,不断推层出新,逐步推出了“驻点保养”、“社企共建”、“错峰还车”、“隔夜还车”、“扫码租车”、“无桩还车”等举措,自2014年起,还车难的投诉率控制在0.1%以内。
现在市民骑小红车,肯定会觉得比以前的车舒适、轻巧。“小红车从最早侧重维修,到现在提前维修保养,并确定了30个驻点维修,每3个月主城区6万多辆公共自行车都能保养一回,车损率大大降低,去年公共自行车完好率达97.58%。”吴国雄说。
接下来,“小红车”还要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吴国雄说,亚运会前,他们将会继续完善“小红车”的布点,进一步满足市民出行需求,并加快地铁站周边的服务点建设,实现与地铁无缝衔接,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使更多的市民群众能加入到低碳出行的行列中来,另外,在确保公共自行车现有公益性定位及运行模式的基础上,运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及能源共享技术的融合叠加,实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模式创新,在提高公共自行车的智动化水平,拓展公共自行车的机动性生态空间,保持和发挥公共自行车在城市慢行交通领域主导地位的同时,确保公共自行车持续健康发展,未来公共自行车服务功能会有更多的可能。
它不仅是杭州的,更是全国的、世界的。目前,杭州已经协助全国253座城市(含县)开发建设了公共自行车系统,并承担70余座城市的公共自行车运营管理,影响力遍布北京、呼和浩特、新疆塔城、哈尔滨、丽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