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钣金退休工人78岁倪金富大伯凭着记忆 画出了50年前十五奎巷的市井风景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8-11-25 07:32   


都市快报(记者 潘卓盈 文/摄

大同茶厂、二广会馆、华欧制糖厂、有盆山房、四美泰饭店……如今听着陌生的地名,在半个世纪前的十五奎巷,可是周围百姓最熟悉的市井风景。这些几乎从杭州人记忆中消失的老房子,在一位叫倪金富的老人笔下“复活”了。

在很多杭州人眼里,今天的十五奎巷是一条美食街,巷子不长,从头走到尾也就几百米,一眼就能望到底。东起中山南路,西至城隍牌楼巷,接丁衙巷,一头连着中山路,一头连着吴山。从鼓楼那头开始数过来,一路全是餐馆,每到饭点就人满为患。据说明朝时候,这巷子里的人骑马射箭木佬佬好,科举考试时,一下子有十人考取武状元,所以巷子被称为“十武魁巷”,后来喊着喊着就变成十五奎巷了。

昨天下午,我敲开十五奎巷61号民居的门。

78岁的倪金富,和老伴住在这间不到40平方米的临街祖屋里。听明我的来意,他马上捧出自己画的“宝贝”。

一卷长长的略显发皱的纸,摊开,是20世纪50年代整条十五奎巷的全貌,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墙门、民居、商铺和水井。隔着纸张,都能感受到烟火气十足。南北货店、炒货店、小卖部、酒店、木材厂、茶叶厂等,甚至连当时街上有名的医生的家都标注出来了。

我拿尺子量了下,整幅画一共173厘米,从鼓楼到城隍牌楼巷,巷子的每一间房、每一口井全部浓缩进去了。

倪金富出生于1940年,已经在这条巷子住了快80年,出生、上学、结婚、生子……他一辈子都没长久离开过小巷,亲眼目睹了十五奎巷的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迁。

“变化实在太大了。我家对面以前是个‘大同茶厂’,人来人往,很热闹,如今成了居民楼;像现在杭州艺苑的位置,以前最早是我的母校,育慈小学,你们估计都没听过这个学校,后来改成十五奎巷小学,再后来又变成市委党校,现在又来了越剧团、杂技团。”倪金富说,“我在这里住了一辈子,感情实在太深了,眼看着原来的记忆一点点消失,舍不得。加上我年纪大了,巷子里的老人越来越少,我怕我们这代人都走了后,就没人记得以前的十五奎巷是什么样子的了。”

于是,倪金富完全凭着脑海中的记忆,将少年时光自己生活的小巷生活一一还原了出来。他说自己5年前就开始画了,不过那时候画得很简单,就是地图式的标注出来哪里是哪里,“后来我碰到了一个叫吴理人的民俗风情画家,他当时来找我采访这一带的口述历史,看到我的图,马上建议我最好可以把老房子复原出来。”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潘卓盈 文/摄  编辑:高婷婷
返回
这些几乎从杭州人记忆中消失的老房子,在一位叫倪金富的老人笔下“复活”了。”画家吴理人也没有想到,自己曾经无意的一句话,真的让倪金富老人画出了少年时光长大的老巷子,“我第一次看到倪老的图,就很激动。加上我年纪大了,巷子里的老人越来越少,我怕我们这代人都走了后,就没人记得以前的十五奎巷是什么样子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