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臭黑鱼塘,变身美丽荷塘 昔日养鱼人,如今成了“荷仙姑”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8-08-21 07:30   

4年前,本报推出的调查报道。 

夏日炎炎,大运河畔的杭州市余杭运河街道,三千多亩荷塘盛开已久,如今正是莲蓬采摘的季节。村里妇女手剥的莲子晒干后,能卖出35元/斤的价格,还能酿成莲子土酒,一壶能卖180元,是城里人争相抢购的土特产。

谁曾想到,几年前,这里的村庄一个个还满是污水横流,遍地黑臭的黑鱼养殖塘。

这样巨大的转变与2014年10月钱江晚报一篇《一个黑鱼村,一年排出四个黑西湖》的调查报道有关。

余杭运河街道有“黑鱼之乡”的称号。因为体量庞大的黑鱼养殖废水直排京杭大运河,造成环境污染,钱江晚报报道了这个问题。这篇报道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也引发了当地政府和194户黑鱼养殖户的彻底反思。

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黑鱼塘彻底关停,并在政府引导下引进莲藕种植产业,成就了如今3159亩美丽荷塘。村庄还是那个村庄,池塘也还是那个池塘,但是黑臭河水已不再,满池黑鱼也消失了。时隔4年,钱江晚报记者再次走进当年的“黑鱼村”。

高密度养殖的黑鱼,曾让这里成了污染重灾区

虽然鱼塘里没什么农活要干,但李国叙和老伴还是习惯早上起床后,结伴去鱼塘溜达一圈。除了散养些鱼虾,鱼塘现在主要种植荷花,一年只需要采收一次。

天热了,塘边几株桃子树硕果累累,一个上午,李国叙和老伴摘了两大桶毛桃,自己根本吃不完,准备多送点给街坊四邻尝尝。

在杭州余杭运河街道,带头养了三十年黑鱼的李国叙,大家都认识。如今这份难得的清闲,却是他养黑鱼时可望而不可及的。

当年因为养殖技术好,黑鱼市场行情又好,从上世纪90年代起,村里想发点小财的人,跟风李国叙养黑鱼的人很多。

“我跟他们说,一亩塘最多养4000尾黑鱼,他们不听啊,都要养到6000尾。”鼎盛时,李国叙一户就承包了30多个鱼塘,一年卖40多万斤黑鱼。

可是,当地黑鱼的高密度养殖,频繁投放冰鲜饵料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峻。

夏季是黑鱼生长最旺盛的季节,鱼塘需要不分昼夜投喂冰鲜饵料,一旁的抽水机也要24小时不停工作,把腥臭的鱼塘水抽到沟渠里。喂幼鱼的冰鲜饵料还必须打成浆,鱼塘夏天散发的味道特别难闻,而这些鱼塘污水都没有经过处理,直排村口的京杭大运河。

虽然挣了些钱,但回想起那些年养黑鱼的日子,李国叙还是觉得苦不堪言:鱼塘里排出来的水又黑又臭,蚊蝇滋生。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 施雯 通讯员 高晓玲  编辑:郑海云
返回
”“鱼二代”盘活莲藕经济,荷花塘边修起游步道除了种植藕带,现在“黑鱼村”里也有农户承包鱼塘种莲子和鲜藕,80后小伙方泳就是带头大户。他回来后承包了200亩黑鱼塘改种莲子,几个养殖黑鱼的村子里有几个农户也种莲子,面积是600亩。在杭州余杭运河街道,带头养了三十年黑鱼的李国叙,大家都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