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已过半,在轰轰烈烈的“三改一拆”和“无违建”创建中,杭州晒出了最新的“成绩单”。截至6月15日,全市已累计完成“三改”15662.4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12397.8万平方米,实现土地利用率77.2%。
“三改一拆”的成果不仅反映在数字上,更体现在城市环境的有机更新上,助推了城市空间摆脱“旧疾”,重换新颜,又切实让百姓受益。
在这场攻坚克难的大战役中,杭州拉高标杆,补齐短板,精准施策,以前所未有的工作力度,因地制宜的工作方法,坚强有力的工作保障,深入推进“三改一拆”和“无违建”创建工作,不仅为杭州旧貌换新颜,还为杭州新一轮的发展腾出了新空间,破立之间,有力推动了杭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
一边是会客厅,一边是洗衣房,装修风格是年轻人都喜欢的北欧风……在拱墅区小河街道的董家新村社区里,有这么一个由一楼天井改造而来的违建。主人是一对新婚夫妻,去年接手这套二手房时,本该是公共用地的天井已经被包进了自家面积,这让本来只有40多平方米的房子足足增加了30平方米的面积。
为了这片“小天地”,小夫妻俩也是精心设计了一番,没想到“享受”了不到3个月,在拱墅区“三改一拆”工作中,它也留不住了。
在杭州“三改一拆”行动中,此类天井违建问题,也成为老旧小区整治过程的困难之一。老旧小区违建主要存在方式就是底楼居民在天井里私搭乱建,甚至毁坏绿化、占用公共面积,这些天井违建历史久远,不仅占用公共资源,也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在全市“三改一拆”行动中,拱墅区针对老旧小区天井违建老大难问题,一一破解,今年已累计拆除天井违建1873处,涉及44.53万平方米,为老旧小区新增空间3.12万平方米,这为市区重点工程建设铺平道路,也让老旧小区的容颜实现了“逆生长”。
下月动工拆围墙,家家门前变公园
小区:董家弄 出生:80年代
小河街道董家新村社区,是由原来的三宝新村、观音桥、董家新村、董家弄4个80年代老小区组成的1.1平方公里的一个社区。因为是老小区,户型都不大。在人们的印象里,这里几乎所有一楼院子都是违法改建成厨房、厕所、卧室和杂物间,外观看起来杂乱无比,脏乱差比比皆是。
“围墙不拆违法搭建就有机会死灰复燃,围墙不拆整体环境功能无法提升,”小河街道党工委副主任蔡珉说,“为了社区的功能、环境,围墙一定要拆。”
从去年6月开始,董家新村社区花了45天的时间拆除了433处违法建筑。
上周,记者来到董家弄10幢。哼着小曲,走在绿化带中间水泥健身道上的朱阿姨主动跟记者打起了招呼,“通过拆除一楼违建,现在绿化多了也整洁了,每天这样走走心情也变好了。”朱阿姨又指了指不远处的两张长条椅子和石桌,“一到晚上,这里人都坐满的,还有那边的拱门,小孩子都爱在那里玩。”现在的董家弄10幢前,俨然成了供居民休憩互动的公园。
值得一提的是,社区还充分考虑到10幢一楼住户的实际需求,增设排水沿沟、疏通污水管、调整窨井、增设晾衣架,并针对独居空巢老人、生活不便人群的需求,在一楼通道增设无障碍通道。
事实上,董家弄10幢只是拱墅区乃至全市“无违建”创建的一个缩影。
经过半年的渗透,下个月开始,样板模式就要在整个社区开始推动了,力争在今年底前完成全域环境提升。
结合运河文化,打造田园式小区
小区:仓基新村 出生:90年代
仓基新村也是拱墅区的老旧小区之一,它东沿京杭大运河,是湖墅街道核心区域的大型小区。随着时间推移,90年代初风光无限的居住区渐渐老了,房子旧了,道路窄了,违建多了,品质差了……随着周边区域环境品质不断改善,仓基新村渐渐成了黄金地段的“低洼地”。
从去年12月启动拆违至今,仓基新村小区环境的变化是居民们有目共睹的。30天的时间,违建全部消失了。与此同时,社区考虑到一楼住户的实际需求,拆违后及时进行拆后修复,安装防爬刺、遮阳棚和雨篷,对一楼雨污水管进行改造,做到拆除一处、改造一处、美化一处,巩固拆违成果。
“今后我们小区还会更漂亮。”在小区大门口的中心花园处,居民雷女士指着仓基新村的改造效果图对记者说。
拆是改的基础,改是拆的落脚点。随着城市国际化进程的高速推进,打造品质之城和建设大运河沿岸名区,以及小区居民对提升居住环境、改善生活品质的需求变得日益迫切,仓基新村在拆违之后,即将开始新一轮的优化改造。
“要把比邻运河的优势资源和元素融入小区环境中,同时挖掘仓基新村的历史文化,二者有机植入,拟将仓基新村打造成具有‘运河人家特色的田园式小区’。”湖墅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方琪介绍说。
根据规划,未来的仓基新村风格自成一派,一进大门就能看到有运河元素的涂鸦墙,小区环境整洁而有序,精品绿化让人赏心悦目,体育休闲设施等服务配套也会更完善。值得一提的是,经过环境综合提升改造,小区将要增加非机动车充电桩,机动车停车位经过合理划定也会比目前有所增加,停车难问题将有所缓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