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2点多,火车东站西广场地下一层志愿者服务微笑亭,一位乘客带着行李箱和儿子来问一位“红马甲”大姐:“请问2路车在哪里?”
“这里没有2路车,您是要去北景园?”
乘客惊讶极了:“对!你怎么知道!”
“红马甲”笑着说:“您要是像我一样在这里服务久了,也一样!”
这位“神机妙算”的大姐叫陈胜兰,今年52岁,现在是火车东站“微笑亭”的领队之一、也是九堡客运中心“微笑亭”的总领队。
江干区有超过12万的注册志愿者,陈胜兰是其中普通的一员,也是特殊的一位,她和儿子李睿陈智是志愿服务团队中少见的“母子兵”,更特别的是她已经从普通志愿者升级为功勋志愿者。
“陪跑”的妈妈成了志愿服务的主力
陈胜兰母子的老家在丽水,2009年8月,李睿陈智到杭州来上学的时候,陈胜兰的身份是陪读妈妈。
在一座陌生的城市,亲友也都不在身边,陈胜兰的日常生活除了照顾儿子,就是对着电脑打发时间,“不熟,也不太出去,杭州人很热心,有时候不认识路都会来帮我,也有人跟我说,整天捧着电脑有什么意思?”
一年以后儿子李睿陈智初中毕业,暑假跟同学一起报名参加志愿者活动,妈妈不放心,也就跟着去了,想不到母子各有各的触动。
小李发现自己可以学以致用了:“我一开始是在省自然博物馆做引导工作,有些小朋友看不懂的地方,我还可以讲解给他们听。”
陈胜兰感觉人生打开了一扇窗:“第一次参与非常激动的。别人的一句谢谢,真的是无价的!”
之后每年寒暑假,小李就会报名参加各种志愿者活动,陈胜兰有时间也就陪着去。
2013年6月底,杭州火车东站即将投入使用,“微笑亭”招募热心志愿者。恰逢那一年小李高中毕业、考上了浙大,“我就跟同学一起去了,我妈也想去看看,结果两个人都报上了。”
于是,陈胜兰成了火车东站“微笑亭”的固定队员,而小李则是暑期、寒假的“支援”力量。
“我妈是真的把志愿服务当做一份事业在做!我毕竟还要上学,只能在寒暑假来,比她差远了,比其他志愿者也差远了。”小李提起自己跟妈妈的志愿服务时间差距,略微有点不服气。
小李的爸爸、陈胜兰的丈夫还在外地工作,每半个月回一趟杭州,回来的时候陈胜兰肯定在参加志愿服务,一家三口的团聚碰得上的只有两个人。
陈胜兰说别人都谢谢她帮忙,自己倒是真的要感谢家人的支持:“我、儿子、他爸爸三个人,最多的团聚是在火车东站,他爸爸星期天要坐高铁出发了,会早点出门,来东站微笑亭看我一下!”
推荐阅读:
4年多参加志愿服务4600小时
说着说着,陈胜兰忽然一拍脑袋:“哎呀,过了今天,九堡客运中心‘微笑亭’刚好2周年!我忘记跟大家说一起合个影了!”
九堡客运中心“微笑亭”是陈胜兰真正的“据点”。
2016年初,九堡客运中心二楼进站大厅要设立“微笑亭”,急缺志愿者总领队。经过层层推选,已经在东站勤勤恳恳服务了3年的陈胜兰被推荐为总领队。
2016年3月5日,九堡客运中心“微笑亭”正式成立。从那时开始,陈胜兰的志愿服务从一站变成了两站,周六在九堡客运中心、周日在火车东站。
刚接手客运中心“微笑亭”时,陈胜兰有点发愁,“客运中心离市中心还是有点路,有些志愿者不熟悉、也不太愿意来!缺人呀,我就去志愿汇App上招。”
招了一个又一个,个头小小的陈胜兰一点一点地教、耐心地相处,现在九堡客运中心志愿服务团队有了近20人的固定“班底”,儿子小李也是其中之一。
妈妈作为总领队,负责协调客运中心的志愿者服务时间、内容等;儿子则是志愿骨干,每半个月从学校回家一趟,就有一天要“花”在客运中心的“微笑亭”。
陈胜兰母子携手坚持参加志愿服务的劲头,也引起了其他志愿者效仿。
客运中心“微笑亭”的志愿骨干王燕红,今年春运期间就把还在读高一的女儿带来了,“她每次回去我都会跟她讲在服务中心遇到哪些事,让她知道妈妈每个周末时间用在哪里了,孩子也很有收获。”
每位志愿者都有自己的服务时数,相当于个人成绩单。从2013年至今,陈胜兰的成绩单上已经记下了4600多小时,按照每天8小时工作时间计算,相当于575天。
这是因为清明、五一、十一、春节、双休日,只要有休息时间,陈胜兰都用在了微笑亭:“我做的事情真的是平凡又琐碎,每天他们来问的问题也差不多,哪里买票、哪里候车、公交站在哪里?我为什么还经常来?可能是一种执念吧,帮助他人,我坚信只要坚持下来,慢慢沉淀下来,自己的收获是无价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