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一过,年味渐浓。“吃货”们可能已经开始忙着预定年夜饭、囤积年货了。其实,吃得好不好倒是其次,吃得安不安全最重要。
为了守护这份“舌尖上”的安全,今年6月,杭州启动了《杭州市餐桌安全治理行动三年计划(2015—2017)》,从田间地头到餐桌一路为大家把关。
昨天,杭州发布了最新的一份食品安全数据,不管你是不是“吃货”,不妨都来看看。
农产品有“身份证”
生产源头可追查
食品安不安全,第一道关在“源头”。
杭州农业部门一直在推进一项源头管理叫“三品一标”,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统称。农产品有了这张“身份证”,消费者买起来也就更放心。
今年以来,杭州市新认定无公害基地101个,复查换证无公害基地139家,新认证无公害产品96个,复查换证无公害产品54个,新认证绿色食品17个,续展绿色食品42个。
农业部门在今年还开展了多次专项整治和产品抽检,从结果看,两大主要食材,畜禽和水产品的抽检合格率都蛮高:从生产基地抽检的300余批次各类畜禽样品,合格率100%;畜产品药物残留监测中,在提高生猪尿样监测比例的基础上,增加了肉羊、肉牛的“瘦肉精”监测,全市抽检各类样本3622批次,合格率也为100%,在定量检测的804批次水产品中,杭产水产品合格率为99.86%。
此外,目前杭州市辖内县级以上规模的农产品生产主体已全部录入信息库,省级以上示范性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示范性农场等主体追溯率达100%,400余个生产主体实现可追溯管理。也就是说,即使农产品在流通环节出了问题,也能倒追到生产源头。
建成“透明厨房”1431家
关停取缔小作坊319家
食材进入市场流通后的管理,同样是食品安全的关键。
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今年一大“重头戏”就是“阳光餐饮”工程。
这项工程说简单点,就是要做到“五可”——后厨操作可视、企业管理可量、食材来源可溯、诚信承诺可查、群众感受可评。
截至目前,杭州市共建成“透明厨房”1431家,其中大型和特大型“透明厨房”645家,学校食堂“透明厨房”780家,建成率53.1%,超出年初目标18.1%。
另外,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餐饮、食品小摊贩、农贸市场(包括农产品批发市场)也是市场监管部门的整治重点。
截至目前,杭州市年初普查小作坊1145家,经整治提升,关停取缔319家,提升8家,新增4家。
看点其他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