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其(市政协委员)
当前的城市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实际上是G20峰会的“暖场”,需要得到正能量的对待。要借助G20峰会在杭州举办的千载难逢的机遇,进一步激发市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将广大市民对杭州情感的自然流露,转化为对城市发展建设的潜在推力。G20峰会对杭州城市国际化是极大的推动,要以此为契机深化城市营销、旅游营销,将模糊的营销形象转化为具体的配套服务。要邀请国际公关公司,制作城市宣传片,明晰定位,运用外界视角,具体细节例子,如景区厕所要配备厕纸、擦手纸,宾馆洗手间要配备母婴室等,不断完善旅游配套服务,深入推进城市国际化建设。
建立整治项目“保质期”制度
项晓明(市政协委员)
要不断完善项目整治的决策机制。街面整治要征求业主、周边居民意见,遵循民意、为群众着想,确保整治措施方便实用。要不断提升整治水平,立面整治应禁止墙面贴砖,以防墙砖掉落事故。要完善工程措施,当街面整治产生扬尘时,应采取洒水降尘措施,推进文明施工。要建立立面整治、维护管理计划,明确整治保质期,避免反复浪费。在精神面貌上,要做到文明有礼,热情待客,比如交警、公交车司机、路人应乐于为询问者指路导引,提高文明素质和职业道德。
制定实施环境整治提升项目技术导则
沈小东、童望海(市政协委员)
在操作层面上,要对整治项目制定环境整治提升的技术标准、技术导则,统一规划、统一设计,使之符合杭州气质、精神风貌,符合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要求,为基层、施工单位提供指导和规范;环境整治提升技术导则要体现尊重自然、人文关怀,尽可能多采用再生资源,并能反映杭州的典故文化。要注重施工的精细化、科学化、文明化,先期动工的项目要优先完工,把好事办好,争取群众支持和谅解。
让G20峰会真正走进市民心坎里
王景峰(市政协委员)
城市环境整治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在市民主人翁意识、参与意识越来越强的情况下,要通过畅通表达和有序参与的渠道,让G20峰会真正走进市民的心坎里。各级责任主体都要认真按照市委市政府《致广大市民的感谢信》中的三项承诺,全力实施好整治提升项目。每一位市民都要做好主人,提升自身素质和形象,改善生活习惯,当好东道主。要从根本上改善交通环境,提升交通理念,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为市民提供更多的出行交通服务。
注重整治提升项目持续性
林蔚(市政协委员)
要严格遵守整治提升项目的施工安全规定,一些立面整治工程存在无防护网、高空作业、乱放氧气瓶、私拉电线、影响行人安全等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要强调整治提升项目的可持续性,加强资源二次利用,减少工程浪费,强化质量控制,尊重历史文化原貌。要把垃圾分类做精做细,加强低价值废弃物回收监管,公开透明地做好项目评价跟踪,让垃圾分类这一公益事业持久发展下去。
强化社会参与 增强市民获得感
张天立(市政协特聘委员)
要激发市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坚持问情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绩于民,增强群众的参与感。要做好信息公开工作,建立健全社会参与程序,在整治项目中向周边居民印发整治方案、征求意见表,告知注意事项、配合内容,及时听取居民意见,共同完成整治项目,避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误解、不解。要多办一些群众得实惠的实事工程,为群众解决一些实实在在的具体问题,不断增强群众“办好G20峰会,城市大发展,群众得实惠”的获得感。如为杭州所有中心小学、幼儿园安装新风系统、空气净化器,降低雾霾对青少年、幼儿身体健康的影响。
城市环境整治要长近结合、精雕细刻
朱国海(市政协特聘委员)
城市面貌环境整治,要长远与近期相结合,做到精雕细刻、大气、持久,避免低档次的假花假草。要按照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色彩基调、规定,坚持以灰色为主,做好街面建筑美化。要加强统筹协调,统一规划、统筹设计城市环境整治提升项目,提出高层次要求,而不是简单地将任务划分到区、街道一级。城市面貌环境整治,既要抓好硬件基础设施,更要抓好软件文明素质,要常年抓好文明教育宣传、科普知识宣传,尤其是当前要重点抓好全社会文明生活习惯的养成。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城市建设当中,抓好试点和规范,实实在在提升城市文明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