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成本”是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支点,浙江省在助力企业降成本上又有大动作!昨日,省减负办、省经信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对省政府新近制定出台的《关于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优化发展环境的政策意见》(下称《降成本意见》)进行专题解读。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这份《降成本意见》干货十足,从企业反映突出的税费、用工、用能、融资、用地、物流、外贸、制度性交易等八个方面入手,每方面提出几条针对性政策措施,汇集成一个惠企减负的政策“大礼包”。
经初步测算,降成本意见预计总体上可为企业减轻负担1000亿元左右,其中直接降低企业成本500多亿元,间接降低企业成本450多亿元。“可以说,这是近年来省政府出台的政策含金量最大的文件之一。”省经信委主任张金如说。
在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的各种举措中,减税降费最直接有效、最立竿见影。2015年,省政府出台政策,取消、免征、降低了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这也让浙江企业在税外收费方面处于全国负担最少之列。
在这样的基础上,此次《降成本意见》继续加码。浙江将减征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按现有费率的70%征收,预计为企业减负35亿元,而且这项政策调整并未设定有效期限,将长期执行。
而在减税降费的另一个重头戏——“营改增”方面,此次《降成本意见》提出,浙江将全面实施营改增。从2016年5月1日起,将“营改增”试点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性服务业四大行业,将所有企业新增不动产所含增值税纳入抵扣范围,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
“目前省里针对‘营改增’的技术保障、征管协调、政策培训都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全面试点‘营改增’之后,我们测算浙江省内企业减负在300亿元以上。”省财政厅副厅长沈磊透露。
浙江发放减负惠企政策“大礼包”
预计总体降低企业成本约1000亿元
降用工成本
失业保险单位缴费费率降至1%
税费减负之外,《降成本意见》在降低企业用工成本方面也是干货十足。浙江在贯彻国家部署、精简归并“五险一金”的基础上,将对失业保险费单位缴费实行临时性下调,从2016年5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费率由1.5%降为1%;而在职工医疗保险费单位缴费方面,浙江将因地制宜推进费率下调。《降成本意见》提出,2015年底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能力达到12个月以上的统筹地区,对符合产业转型升级方向的企业,由当地政府确定2016年下浮缴费比例,下浮比例相当于企业单位缴费部分1个月的额度。
省人力社保厅副巡视员周永水告诉记者,目前浙江省五项社会保险相加的总费率是35.35%,其中单位缴费费率是24.85%,在全国范围内已相对较低。至于此次《降成本意见》未涉及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费率的下调,是因为浙江省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费率为14%,本来就比国家低6个百分点,而近几年参保覆盖面快速扩大,支付压力有所加大,考虑到社保基金运行的可持续性,暂不下调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单位费率。
降用能成本
一般工商业电价每千瓦时降4分多钱
用电贵、用气贵,这也是企业生产经营所面临的主要困扰之一。对此,《降成本意见》也是着墨颇多。《降成本意见》提出,从2016年1月1日起,全省一般工商业及其他用电价格每千瓦时降低4.47分,预计可以降低企业用电成本38亿元。
省物价局副局长龚源昌透露,事实上在煤电联动的调价机制下,浙江省此前已多次下调上网和销售电价。之前三年,上网电价总共下调5.37分每千瓦时,大工业的销售电价下调0.84分每千瓦时,一般工商业及其他用电价格下调5.31分每千瓦时,每年已给企业减负59亿元。《降成本意见》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降低企业用能成本。
天然气价格也将有所下调。《降成本意见》提出,将非居民用户用气省级门站价格每立方米下降0.1元。所有煤改气用户起价控制在省级门站价格加价0.6元以内。城市燃气管道输配价格下降20%以上,全省终端销售价格不得高于每立方米3.4元。
经过测算,用电用气调价每年合计可为企业减负45亿元。
记者观察
供给侧改革
需要更多减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指向下,浙江省制定出台减负惠企政策,精准聚焦“降成本”,政策诚意和力度都让人眼前一亮。经济下行压力之下,它通过真金白银的降本减负,让企业在转型升级的艰辛路途上轻装前行。
更重要的,其中隐含的减法哲学,正是事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败的关键。以往面临经济困局之时,政府习惯于用加法解决问题,利用所能支配的财政货币资源,通过特定的产业扶持政策和补贴政策,定向为产业肌体注入兴奋剂。这种方式或可起一时之效,但长远而言弊端重重。何种产业有发展前途,哪家企业有成长潜力,非政府之有限理性所能看清,应交由市场选择。“加法”容易混淆政府市场边界,滋生腐败寻租空间,加剧逆向选择,扭曲资源配置。
与其如此,不如变加法为减法,通过向市场主体放权让利,降低企业的营商成本,雨露均沾,直接而普惠。至于孰优孰劣、孰高孰低,政府不必大包大揽越俎代庖,就让企业在清晰统一的规则框架下公平竞争,去决定自己的命运。利用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推动兼并重组、破产清算,加快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进程。
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