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2016年杭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国际化”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热词之一。在G20峰会、亚运会等重要国际大事即将到来之际,进一步打造国际化宜居宜业环境,让杭州与世界更多地接轨,成了杭州重要的使命。
国际化社区的特征有哪些?杭州的社区国际化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日前,由杭州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办公室、市委党刊《杭州》杂志社共同推出第52期西子“我们论坛”,聚焦国际化社区与社区国际化,热议有着悠久历史的人间天堂链接世界名城之路。
市委党校文化学与社会学教研部副教授 郎晓波:杭州社区国际化不是简单做加法,而是要在城市国际化的挑战与机遇面前做好克服已有体制机制障碍的“减法”。社区服务的“社会化”首先要变革当前的社区治理结构,包括社区治理结构中的“条”“块”关系,真正实现政府从“主导者”变为“协同者”,对社会、社区、社会组织、社会企业、社工赋权增能。同时,智慧城市建设是杭州的综合规划,智慧城市重要的一环就是要与社区这个单元融合。这种融合不仅包括集成综合网络平台、优化数据信息采集和问题流转,还应包括提升数据信息驱动研判、决策以及共建共享机制等。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讲师 张丽萍:在杭州的外国人群体是杭州城市文化和城市形象的重要传播者,他们对于杭州的印象好坏会影响到更多的外国人是否会选择在杭州旅游、生活和工作。关注在杭州的外国人社区也是推广杭州国际形象的关键之一。杭州国际形象的推动与提高也直接影响着杭州城市国际化、社区国际化的进程。
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副主任 张永谊:打造国际化社区要处理好硬件与软件的关系、舶来与本土的关系、当下与长远的关系。借助国际性的大型活动,借助国际化的产业机构,借助优越的旅游资源,杭州要以开放的姿态欢迎世界各国友人,以包容的心态吸纳世界多元文化,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国际化社区并不是专门为外国人服务的社区,更不是只用英语交流的社区,随着杭州国际影响力的增强,自然而然地会迎来更多的国际友人。我们要做的就是未雨绸缪,加大制度创新力度,通过完善公众参与机制,不断推进城市国际化建设的新格局。
市民政局副局长 程华民:杭州的国际化社区建设刚刚起步,外籍人士的占比与北上广等城市相比也较低,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围绕“大社区”理念,进一步推动国际化社区打造;营造“大文化”氛围,进一步增强中外居民文化认同;创新“大服务”模式,进一步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在配套服务设施上,尽可能使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接近或达到国际化社区创建标准;在社区服务方式上,打造国际化服务队伍,探索多元化服务机制,面向国际化居民开展专业化服务,提升外籍居民的满意度;探索“大协商”机制,进一步创新社区治理的参与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