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升级,量身打造“清三河”2.0版
“抓小鱼,翻螃蟹,这是我们童年的小天地啊!”李家镇长林村叶爷爷津津有味地回忆,“如果在两个月前,看着一潭黑水是绝对想象不出那种情景的。”
原来,今年建德对100座村庄池塘开展整治工作,具体实施清淤疏浚、建设护岸护栏、绿化美化以及排死水引活水等工程,现已全面完成。看着身边池塘黑水变成绿水,恢复了往昔的生机,群众甚是欣喜,纷纷为治水点赞。叶爷爷开始憧憬:“以后可以带孙子来池塘边游玩了。”
在全域河道基本实现Ⅲ类及以上水质后,建德追求好山好水的脚步并未因此停下。今年建德全面升级“清三河”2.0版,在原先“一河一策”的基础上,健全市镇村三级河长体系,全市205条河道全面设立河道警长,建立河长工作巡查、通报、投诉、考核等制度。统一印发《河长工作日志》,开展“清三河”专项督查11次,检查河道370余条次,河道治理问题34处,通报情况14期。每月公布205条河道、218个断面水质取样监测和数据,实行水质三色预警,启动河长约谈程序。实现乡镇河长、分管领导、河长制联络员手机终端河道水质APP应用全覆盖,分期推进河道视频监控建设,一期实现覆盖43条主要河道47个点位。同时将“清三河”工作的触手向沟渠池塘延伸,绘制一村一图水系清单,细化一村一表治理项目,落实一渠一长责任主体,力争通过两年努力全面完成整治。
开展“污水零直排区”建设,项目涉及11个乡镇(街道)的8条河道、42个排污点位,目前综合进度98%,年底前全面完成。
★应纳尽纳,城乡污水实现源头管控
如今,走进大慈岩镇双泉村,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让人眼前一亮。在一处终端池旁,主体工程已经完工,施工人员正在用铁锹、锄头进行覆土。在另一处终端池内,掀开出水口窨井盖,可以清晰地看到经过终端池集中处理达标后的水向外排放。
在新安江街道明珠路上,人行道下都铺设了污水管。据该路段上的一位店主唐女士介绍,污水管没铺之前,雨污不分,经常发生堵塞的情况,一到暴雨天还会污水外溢,又臭又脏影响生意,污水管的铺设让明珠路告别了污水堵塞甚至外溢的困扰……
建德开足马力,牢筑“地下截污长城”,拒绝让污水污染我们赖以生存的水环境。今年以来,全市推进9座污水处理厂新建、提标改造,开展集镇截污纳管“百日攻坚”行动,实现应纳尽纳,新增污水管网75公里。同时,实施马南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电镀产业生态园废水集中处理工程已投入试运行,五马洲工业集中污水处理厂扩建一期工程正在施工,马南园区及大洋区块污水管网、集中供热、危废集中处置等配套设施正在加快建设中。在去年完成144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后,今年实施的88个村也基本完工,已改厕16651户、铺设管网772公里、完成终端池280座,实现232个行政村全覆盖。
★治转同步,生态效益拉动经济增长
水岸同治,标本兼治,以治促转,治转同步。目前,建德已全面完成“七大行业”整治提升,其中化工、电镀行业整治提升已通过杭州市验收,化工企业搬迁入园工作有序推进,五马洲电镀废水集中处理工程投入试运行。同时,推进“五大整治”,即酸洗、磷化和灰钙、水泥行业,制采砂场行业,矿山污水排放,城区餐饮、洗车、石材加工以及河道生态等整治,年内完成。水资源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总投资额超过40亿元,涉及大健康、新能源、“互联网+”、休闲旅游、新型建材等领域的招商项目入驻建德。
建德纵深推进两转型,做到一、二产业同步治转,积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动畜禽养殖业向集聚化、规模化、规范化发展。截至目前,累计关停养殖户3253户,拆除养殖棚115万余平方米,减少生猪存栏15万余头、蛋鸡存栏594万余羽,实现禁养区清零退养,共有2321户退养户转产转业。乡村环境变美了,催生了一大批美丽产业,如美丽乡村生态游、农家体验休闲游、四季水果采摘游、文化古村民俗游等,树立了“农夫山泉故乡、果蔬采摘天堂”的建德乡村旅游品牌,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互利互惠的良性循环。
清清溪水石板路,白底黑瓦马头墙,绿树红花道两旁,文化长廊韵味足,渔民婚礼江上闹。“村民开店原来收入3万~5万,现在收入10来万,打麻糍的老板已经赚到50万了。”地处三江口的三都镇渔村,原来有个臭气熏天的垃圾丢弃场,自从“五水共治”启动后,镇里累计投入2000余万元整治环境,以景区标准引入“韩国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按照休闲采摘、美食体验、文化拾贝、生态风光的规划思路,新建了九姓渔民主题公园、五水共治景观湿地,2.8公里沿江景观游步道。现在,一到周末,渔村便游客爆满。令人期待的是,前不久,渔村与客商成功签订九里·三江精品民宿,一期计划投资2000万元,并准备用三年时间,将其打造成建德高端民宿的标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