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中向好的力量之源
“七星闪耀”,稳中向好。
然而,如果将时钟拨回6月之前,这也曾是一个令人紧张的“上半场”:
1月,上年度经济指标集中发布。尽管GDP增速五年来首次回升,但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及存在结构性矛盾,经济增长动力不强,传统消费热点增势趋缓,进出口不容乐观,多项指标乍暖还寒。
早动,才能主动。早在去年底,市委全会提前谋划:准确把握新常态发展的趋势和特征,做到认识新常态更加清醒、适应新常态更加自觉、引领新常态更加有为,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进一步增强创新动力,进一步激发发展活力,推动杭州在高起点上实现新发展,在新常态中实现新跨越。
经过半年的努力,人们发现,杭州经济不仅“有惊无险”,而且还画出了稳中有进的上扬曲线。
这得益于战略上的保持定力——产业转型,结构调整,必然意味着要经历一个阵痛的过程,从“杭改十条”到推进“一号工程”、发展信息经济智慧应用,从关停主城区重污染企业到制定大气重污染期间工业企业产能限制应急行动方案,杭州经济持续打出转型升级“组合拳”——“机器换人”、“腾笼换鸟”、“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换三名”,打在了要害、打出了效果,为现代服务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这也得益于战术上的精准发力——过去半年,杭州在改革创新领域的探索消息不断。作为落地杭州的首个国家战略,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被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龚正看做是“杭州发展必须紧紧抓住的重要机遇”,并明确提出既要有“名”、更要有“利”。另一个国家战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也正等待着最后落地的好消息。在此大背景下,“两区”创建的叠加效应正在逐步凸显,政策引导与市场探索正在加速形成合力。
这更得益于简政放权激发的活力——一方面,大力推进“四张清单一张网”,通过政府“减法”来换取市场的“加法”,市级审批项目已减少到355项,审批事项清减率为74.6%;另一方面,出台人才新政27条等黄金政策,使杭州创新扶持力度走在了全国前列。而政府放下身段,提供“店小二”式、一对一的精准服务,更是为企业创业创新创造了良好环境。
冲刺“万亿元GDP”俱乐部
认清形势,把握趋势,方能顺势而为,因势利导,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如今,下半场的“哨声”已经吹响,杭州正朝着“万亿元GDP”俱乐部的目标冲刺。正如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龚正所言,“越是态势向好,我们越要头脑清醒,始终看到发展的短板、工作的不足,进一步保持战略定力。”
展望下半年,既有推动经济持续稳中向好的动力,也有制约经济快速发展的压力。特别是工业经济和三大需求“1+3”指标增长乏力问题依然不容忽视,以工业经济为例,虽然有所回升,但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仍低于全国、全省。与此同时,从发展态势上看,区域、产业、企业“三个分化”特征还很明显。
下半年,杭州应该如何下好这盘棋?
在市社科院经济所副所长、研究员周旭霞看来,杭州当下不仅需要完成从“千亿”到“万亿”的级别跨越,事实上更需要为跻身“万亿俱乐部”后高起点上新发展积蓄增长动能。这就有赖于新经济领域的创业创新,而从国家到省市层面有关简政放权、建设特色小镇、发力信息经济等利好,为杭州后续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政策环境。
省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杨建华认为,新一轮城市产业竞争根本上是人才竞争。杭州还需要在优化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上进一步发力,增强对高端技术、现代服务业人才的吸引力。
就在上周,市委常委会半年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也为下半年的杭州谋定了“六个力”的发展路径。
——坚定今年加入“万亿元GDP”俱乐部目标不动摇,在稳增长上增强动力,深入落实“六个一”等针对性举措,全力以赴稳住工业经济和三大需求等重要指标增长。
——坚持主动引领新常态,在调结构上精准发力,大力实施“一号工程”,持续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聚焦重点平台、重点人才、重点项目、重点政策,有条不紊地加快推进,把来之不易的发展态势巩固好,让新引擎的动能越来越强。
——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在改革创新上激发活力,抓好“杭改十条”和“杭法十条”落实,特别要加快今年的65项重点改革任务的落地。
——围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在保障改善民生上持续着力,加快推进打造“美丽杭州”建设“两美”浙江示范区专项行动,抓紧补齐国际化短板,继续做好扩大就业、农民增收、社会保障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等工作。
——重点破解“三不”问题,在抓落实上执行有力,着力打造“狮子型”团队,努力让全市广大干部队伍的心更齐、风更正、劲更足。
——贯彻“要谋新篇”要求,在谋划“十三五”上群策群力,紧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深化“八八战略”,回答好“两个如何”问题,处理好“三大关系”,突出重点项目、重大工程、重大平台和重大政策“四个重大”,全力做好规划编制工作,为杭州未来发展描绘好蓝图。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有市委、市政府的运筹帷幄、有市场主体的活力迸发,杭州经济必将迎来更为丰硕的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