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传统的要素驱动力和投资驱动力逐渐弱化,经济增长该如何持续?当“标兵”渐远、“追兵”渐近,杭州该如何适应新常态、培育新动力、打开新局面、推动新发展?
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召开后,市直部门立即行动起来,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和部署,增强走在前列的紧迫感、责任感,以适应和引领杭州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思路谋划明年工作。
以“法治杭州”建设为主线
推动“杭法十条”落地见效
“‘杭法十条’作为‘杭改十条’的‘姊妹篇’,开启了法治杭州建设的新征程,为杭州新一轮发展提供了动力和保障。”市委常委、公安局长叶寒冰说。
叶寒冰说,全市公安机关将围绕“杭法十条”确定的目标任务,牢固树立法治理念、增强法治思维,大力推进“法治公安”建设,提升广大民警依法履职能力,建立健全执法制度机制,大力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着力打造一支人民满意的高素质公安队伍。
“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杭州市委关于全面深化法治杭州建设的若干意见》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在杭州的具体实践,意义重大而深远。”市司法局长吴声华认为,全市司法行政系统贯彻落实《意见》,重点要在六个方面聚焦发力:在法治惠民上聚焦发力,加快形成覆盖城乡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在法治方式化解矛盾上聚焦发力,把 “第一道防线”做实做强;在促进司法公正上聚焦发力,以公开促公平;在服务发展治理难题上聚焦发力,有针对性地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在全民守法上聚焦发力,在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上聚焦发力。
以“两区”创建为引领
在改革攻坚上精准发力
市委全会提出,要扎实推进“杭改十条”落地,以积极争创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两项国家战略为引领,在改革攻坚上精准发力。这无疑给“两区”建设再添了一把火。
对此,市科委主任阳作军深有感触:“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重要任务。我们要按照市委全会的部署,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载体,打造要素集聚阵地,以科技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动力,形成加快发展新活力。”他还表示,我市科技工作将精准把握科技革命的新趋势、创新驱动的新目标和体制改革的新取向,以发展信息经济“一号工程”和开展“三转一争”专题活动为主线,实施“示范创建、产业升级、改革创新、企业培育、成果转化、环境优化”六大工程,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
“面对新常态、新要求,我们必须自加压力,自增动力,紧紧抓住‘一条主线、两个主题’,全力推动杭州商务工作。”市商务委主任高国飞说,一条主线就是以市委提出的争创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为主线,全面推动对外贸易稳健增长,促进外贸企业转型升级,力争外贸工作取得新的成绩;两个主题则分别是围绕社会消费,多措并举,挖掘潜力,促进网络销售等新型消费方式健康发展;抓好招商引资,全力推动“海风计划”, 帮助国际资本和创新型中小企业进行对接合作,争创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深化改革为抓手
助推重大项目加快实施
“深入学习贯彻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精心设计载体,扎实推进法治机关建设,抓好发展改革各项工作。”市发改委主任李玲用一句话点明了近期工作的重心。
李玲说,适应新常态首先要抓科学谋划,努力完成“十二五”各项目标任务,同时抓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和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工程谋划。其次,“改革深化是关键。要创新投融资机制,推进开发区整合提升,深化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
明年,我市将实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重大民生、重大生态项目,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力争增长15%,并着力打造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杭州都市经济圈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验区“四个区”,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对照上海、深圳、天津等标杆城市,杭州城市建设与他们的差距更加清晰。”市建委主任丁狄刚认为,杭州要确保继续走在全国重要城市的前列,这是省委、省政府给杭州提出的要求,也是杭州的使命所在。2015年,杭州将以上海、深圳、天津等城市为标杆,以“保竣工、保续建、保重点、保配套”原则,统筹考虑和实施快速路、主次干道、过街设施、停车场(库)、地下空间开发等基础设施及重大项目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