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压力、三大风险”和诸多“两难”甚至“多难”困境,亟须在稳中求进中平衡发展。杭州将如何面对新常态?这是一道关系到一座城市未来发展的时代命题。
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给出了回答:“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着力破除制约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推动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连日来,全会精神在各区县(市)引发了热议。
干有方向
适应新常态力争走在前列
新常态已是当下热词。面对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转型升级任务艰巨、改革攻坚任务繁重、城市治理挑战严峻等经济新常态,杭州该如何发力?这在各区县(市)引起了热议。
“全会吹响了新常态下发展的号角,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力争在经济、法治、稳定等方面走在前列。”上城区委书记缪承潮说。
“上城区空间面积有限,加上多年高位运行,如何才能走在前列?”对此,缪承潮早已成竹在胸,“虽然地理面积有限,但转型升级空间还很大:湖滨商圈还有提升空间,明年年初,亚洲最大的苹果商店将在这里开业;在山南,两平方公里的基金小镇已引进赛伯乐等60多家金融企业,管理资金规模300亿元;另外,思科总部大楼已有20多家企业入驻……”
如何适应经济新常态,下城区委书记陈卫强认为,要坚持主推“一号工程”,紧抓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两项国家战略机遇,打造信息经济,推广智慧应用。“虽然运营两年多的杭州跨贸园投入大产出少,我们还是要在人才、资金、落户等政策上给予更优的服务,‘送一程’、‘扶一把’,力争走在前列。”陈卫强说。
学有标杆
学习标杆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如何确保继续走在全国重要城市的前列?随着“三转一争”专题活动的深入开展,结合全市上下大讨论、大调研、大对标成果的总结,全会指明了路径:在全面学习国内兄弟城市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重点开展“改革开放学上海、转型升级学深圳、美丽建设学天津”活动。
“会议确定了‘三个标杆’,有魄力有魅力有远见,也为杭州未来迎来了很多机遇,比如龚正书记说到的‘两个大礼包’,有了这些机遇,杭州经济一定会实现新突破,萧山要认真领会会议精神,处理好稳增长和调结构间的关系,确保走在全省前列。”市委常委、萧山区委书记俞东来说。
“这两年,西湖区发展趋缓,项目支撑不足,大的好的项目不够,改革创新压力很大,全会报告振奋人心,增强了信心和决心,我们要向深圳学习如何提高土地利用率,向滨江学习如何精准招商,在转型升级上精准发力。”西湖区委书记王立华说。
原产业以工业仓储为主的拱墅区,已经找到了一条发展新路子。拱墅区委书记许明说:“我们去天津学习,真正找到了与标杆城市的差距,现在拱墅已逐步实现了从仓储向商业的转型,引进了天津现代集团、中粮集团、保时捷等项目落户,新增商业面积40多万平方米,单位能耗下降了40%,为应对经济新常态夯实了基础。”
法有保障
“杭法十条”驱动新跨越
全会出台了“杭法十条”,即在依法执政、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上走在前列,在依法保障改革发展、美丽建设、平安创建和加强依法监督、提高法治能力水平上实现新突破,全面深化法治杭州建设。
“滨江区要开始三次创业,这是杭州‘三转一争’的要求,也是滨江深化发展的需要,我们将推进平安建设、法治滨江、美丽滨江等‘八大工程’,而法治滨江是其他七大工程的重要保障。”滨江区委书记詹敏说。
在桐庐县委书记毛溪浩看来,法治关乎社会治理和深化改革等一系列重大变化,“‘杭法十条’将有助于社会治理上的新探索,尤其是可能带来基层自治的升华。比如,在桐庐,有两个没有专职保洁员的镇,但镇上的人又个个都是保洁员,这种模式如何能通过法治得以推广?”
“现在官员不敢担当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如何让党员干部有担当?对于新常态下的党建工作,通过法治可以做到有法可依的。明年,我们将在创新驱动、精准发力、实干争先以及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下功夫,‘杭法十条’能驱动这些方面实现新跨越。”临安市委书记张振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