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加快发展六组团
余杭、良渚、塘栖和义蓬、瓜沥、临浦六个组团,要加强规划引领,加快承接主城人口及产业等转移,形成相对独立、各具特色、功能齐全、职住平衡、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卫星城。加快南湖新城、塘栖新城、湘湖新城等新城及“大美丽洲”良渚文化旅游综合体等综合体建设。以组团中心为重点,加快公共服务中心和城市道路、供水、供电系统、排污、环卫、燃气管道、高速信息网络等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品质和宜居创业程度,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4、提高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
全面加强城市管理,着力推进城市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智能化,提高城市运行效能。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管理体制,建立科学高效的城市管理机制,整合管理资源,推进综合管理,形成管理合力,落实属地管理责任,促进管理重心下移。着力创新城市管理举措,完善“数字城管”。加强城市洁化、绿化、亮化、序化管理,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着力缓解交通“两难”问题,强化交通管理,优化交通组织方式,鼓励绿色出行,提倡外来车辆换乘。
第三节 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
1、积极发展中等城市
五县(市)城关要按照中等城市定位,坚持以规划为龙头,促进县(市)域产业集聚,人口集中,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提高综合承载能力和城市品位,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增强产业对接、功能延伸的能力,扩大旅游休闲、现代物流、文化创意、先进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产业合作,促进产业协作融合发展。大力推进五县(市)老城有机更新。加快桐庐凤川-江南新城、淳安青溪新城、建德洋安新城、富阳东洲新城、富阳创新创意产业新城、临安青山湖科创新城、临安锦南新城等新城及桐庐县城滨江商住综合体、千岛湖进贤湾国际旅游综合体、富阳东洲岛城市“大阳台”综合体、临安太湖源国际生态文化村等综合体建设。
2、大力培育中心镇
按照小城市定位,通过完善规模体系、创新体制机制,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促进人口集中和产业集聚,把省、市级中心镇培育成为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良、社会事业进步、功能设施完善的区域经济社会中心。重点将部分人口数量多、产业基础好、发展潜力大、区位条件优、带动能力强的中心镇培育成为现代新型小城市。完善县域城镇布局,加强中心镇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扩大中心镇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支持中心镇财政体制、金融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土地使用权流转试点,对中心镇建设用地指标给予适当倾斜。加强中心镇建立投融资平台建设,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强“风情小镇”创建,发展一批特色城镇。切实加强行政区划管理。
3、切实加强区县(市)协作发展
充分发挥杭州市区在产业、资金、市场、科技、人才、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增强市区对五县(市)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大对五县(市)发展的财政投入。继续推进“旅游西进”、“交通西进”,加快推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网络的有效对接。建立杭州城区与五县(市)对口协作机制,各城区每年安排一定资金支持对口协作县(市)。优化市域产业布局,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创建市级产业集聚区。鼓励杭州市区投资主体参与县(市)产业集聚区开发,合作共建产业园区。推动城区工业功能区和县(市)重点开发区、产业集聚区挂钩,建立企业搬迁对口协作关系。以区县(市)产业协作带动市县资源共享、环境共保、生态共建。加强区、县(市)人员交流。大力发展郊区经济,实现区县(市)合作双赢。
第四节 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
1、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鼓励农民优化种养结构,积极发展特色高效生态农业,增加农民生产经营收入。扶持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鼓励农产品加工业在产区布局,支持有条件的乡镇发展工业及其他非农产业,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等,促进农村服务业的发展,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收入。鼓励扶持农民工和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加强职业培训,拓展农民就业致富门路,提高农民创业创收能力。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农村历史建筑保护、下山移民、生态村建设、农村庭院整治。统筹协调市县财政,完善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事业投资体制,加大财政资金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重点在道路交通、水、电、互联网、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方面实现改造升级,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
3、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加大中心村培育和特色村建设力度,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和均衡发展水平,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探索健康农村建设,加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逐步提高农村居民医疗保障水平。积极推进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逐年提高养老保障水平。合理确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健全临时救助制度,逐步提高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水平。建立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推进农村文化室、图书室、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和综合利用。
4、促进农村人口转移转化
以农民工作为户籍制度的突破口,推进农民工市民化,逐步实现农民工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保障。重点引导农村人口向县城及中心镇集聚。深入实施下山(库区)移民工程。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推进宅基地置换城镇房产、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城镇社会保障工作,探索农民工在城市落户工作。加快乡镇撤并,条件成熟的改成街道。通过加强就业培训和素质提升,加快被征地农民的市民化进程。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村人口多渠道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
第五章 提升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
进一步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推进基础设施的综合化、网络化和信息化,实施综合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四大体系工程”,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承载能力。
第一节 构筑综合交通体系
1、完善综合运输体系建设
构建以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为主体的综合运输体系。建成杭长(沙)、杭甬、宁杭、杭黄客运专线,推进杭台温城际铁路前期工作和建设,谋划大江东产业集聚区铁路货运专线建设。加快建设杭长(兴)、千黄、临金和杭新景二期建德段等高速公路,拓宽改造杭金衢、杭宁、绕城高速公路,规划建设杭州都市圈环线,重点加快钱江通道及接线(钱江大道)、杭州绕城高速公路西复线建设。改造现有国省道及区域干线公路,新建改建国、省道一级公路214公里,二级公路119公里。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交通网络,新增农村联网公路1000公里。加强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黄金水道”建设,推进京杭运河二通道等航道和港口码头建设。
2、加强综合运输枢纽建设
发挥“公、铁、水、空港”枢纽的综合优势,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高效衔接,形成综合运输网络,建设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实施杭州东站、南站综合交通枢纽项目,打造集铁路、公路、水路、公交等交通工具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交通枢纽。实施城站改造工程。加快客运和货运站场建设,加快物流设施建设。建成杭州汽车南站、萧山客运总站、余杭临平客运总站等国家级公路运输枢纽。加快空港建设,实施萧山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建设空港物流保税中心,进一步完善机场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积极开辟欧美等新的国际航线航班,提高旅客和货邮吞吐能力,成为浦东国际航空枢纽的重要组成。大力推进五县(市)交通枢纽、节点体系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