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调解员声音:变身“带队人” 合力解民忧
律师进社区对社区的调解工作也是裨益良多。邻里之间、家庭之内的矛盾和纠纷尽管都是“小问题”,但却有许多法律方面的“大学问”,处置不当也会引发大问题。社区调解员虽然有工作热情,却因为缺乏专业法律知识,对一些矛盾纠纷的调处往往显得无从下手。律师进社区后,对民间队伍积极展开培训,提升民间调解工作的素质。
当遇到复杂矛盾时,律师们还直接充当了调解员的角色,在帮助居民化解家庭和邻里间纠纷的同时,“指点”社区的纠纷调处。
去年1月,东坡路70号发生了一场大火。引发火灾的住户和因火灾遭受损失的隔壁租客刘某未能就补偿达成一致,虽经多次协调,但一直没有结果,于是社区找到了社区律师工作室寻求帮助。驻点的新万马律师事务所律师吴春黎了解情况后,多次抽时间带双方当事人去之江路上的消防大队,询问那场火灾的责任认定情况,在确保双方权益的基础上进行调解。就在去年年三十那天,吴律师还专门来到社区协调此事。在吴律师的努力下,双方终于同意各让一步,前些天双方达成协议,向刘某一次性补偿人民币两千元。这个纠缠了一年多的火灾损失赔偿问题,在社区驻点律师的帮助下最后画上了圆满句号。
这是自今年年初,湖滨街道在辖内社区启动“律师进社区”活动以来,居民们众多受助事例中的一例。
前不久,东山弄社区处理了一起由于上下楼漏水而导致的邻里纠纷,律师作为中间人化解双方矛盾,调处纠纷,从权利义务的角度帮助双方理清关系。最后,楼上住户向楼下住户赔偿损失并排除了漏水隐患,一劳永逸地解决了问题。社区的民间调解员说,“如果没有律师对双方关系进行依法细致地分析,这个案子不可能有这么圆满的结局。这也让我们‘偷’到了不少‘拳头’。”
律师声音 :竭尽己之所能 践行律师使命
进社区,也让更多的律师走进了民间,走进了基层,为他们的成长积累经验。德加社区的律师张伟告诉记者:“律师进社区,往大里讲是我国民主法治化进程中的一次重要实践,往我自身讲则是履行好律师使命的追求。”
事实上,许多参与活动的律师都和张伟一样,并不断在工作过程中完善工作方式,力求更好地服务百姓。如最近,拱墅区针对每位律师所学专业和擅长业务领域不同,率先推行律师之间的资源共享机制,对于疑难纠纷,除了由社区律师与所里的后援律师共同会诊外,全区12个试点社区的驻点律师也根据所学专业来交流,并吸收社区党员、群众代表参与解决纠纷。
米市巷街道王家五兄弟,父亲去世得早,母亲一直跟着老大过。2005年,母亲拗不过老大的反复劝说,把房产过户给了他,但也因此伤了孩子间的和气。兄弟们认为房子既然被老大继承,母亲就该由老大来养;而老大则认为,赡养老人应是众兄弟共尽的义务。米市巷街道锦绣社区律师任晓泉接案后,迅速和所在律师事务所的后援团展开共同会诊,并在锦绣社区召集社区党员代表、群众代表,一起给王家五兄弟现场把脉。“赡养老人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不能说老人把财产给了老大,其他兄弟就可以不赡养老人了;同样,虽然老人同意把财产过户给老大,但是考虑到老人年纪已经大了,而且又是在老大反复劝说下作出这个决定的,因此,从情感上讲,老大独自占有母亲的财产也是不对的。”在任律师通俗易懂又合情合理的一番分析后,老大拿出了一笔钱补偿给其他兄弟,一家人从此握手言和,对任晓泉感激不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