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日报 “大弄”这个名字总给人一种错觉,误以为它是多么宽敞的一条弄堂。说起这条“名不符实”的弄堂,大部分人应该都路过,特别是小时候去青少年宫上学,为了赶时间横穿过这条小弄。
它连接着人民路和体育路,人民路入口旁边就是萧山青少年宫,每到寒暑假门口都是来上课的学生和接送的家长,连带着大弄也变得热闹起来。 大弄的一边是小区的居民楼,楼下有个理发店,门口的灯转个不停,像跑马灯一样。路边还有个修鞋、修拉链的地摊,现在像这样的摊子越来越少了,不像小编小时候,几个小区交汇的地方总有那么一个地方,在那里有修鞋的、裁剪衣服的、修自行车····一下子把时光拉回到从前。 这里的车库大门五颜六色的,有的颜色已经开始泛白,有的上边已经锈迹斑斑,却意外的和谐统一。不知道现在的小朋友怎么想,但是我小时候觉得,车库是个很神秘的地方,因为你不知道这扇门背后藏着什么,推开之后会不会有一条通往别时空的道路。 午休的时候,附近工作的人纷纷出来觅食,弄堂里的人渐渐多了起来。体育路上有好几家银行,这里的工作人员如果想要趁着中午出远一点的地方吃好吃的,那一定会选择坐地铁,这样的话这条路便是“必经之路”。 卖莲蓬的大妈可能就是看中了这个“商机”,早早地来大弄找好一个阴凉地方,摆好摊,开始等待中午路过的上班族或是接送孩子的家长。 曾经有人说,“这一条条的街巷弄堂就是这座城市的脉络,城市的沧桑兴衰都锁在了这一隅……”每一条路或大或小,或长或短,但背后都有它自己的故事。大弄的原址在县衙东边,即今城厢街道新世纪广场东侧,现在不算繁华,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它的名字,但追寻往昔这里也曾是县城繁华之地。 嘉庆丁丑(1817)“东南硕儒”王宗炎撰《大弄赵氏重修家谱序》说:“萧山人谓巷弄,大弄者县治东垣外巷也,官府所建,讼狱所归,吏胥隶役所奔走,北接市廛贩夫贾贤所往来,赵氏聚族其间。” 《萧山赵氏家谱》谱籍地城厢街道大弄,光绪丙申(1896)重修,11卷,追远堂木活字本。宗谱创修于乾隆五年(1740)。 那么,大弄赵氏有怎样传奇的故事呢?在李维松所写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中介绍到大弄赵氏世居顺天府宛平县(今属北京市)。元至正十二年(1352),宛平县八里庄人赵诚(1308—1377),字君实,由进士任萧山县主簿。有记载他“为人端正淳笃,爱民”,是位好官。他离任后,萧山百姓多次挽留。萧山人民之所以舍不得他走,原因很简单,赵诚在萧山任职期间所做之事实在数不胜数,包括筑湘湖堤、修西江塘、捐粟赈济、施药舍棺等,这些事情在《义行传》中都有记载。于是他与三子赵端礼定居萧山县城大弄,被尊为大弄赵氏始迁祖。 大弄赵氏世习骑射,裔孙出过一位武探花,一位武解元,7位武举人,武科的兴盛名冠一方。其后代中获得武探花头衔就是第十世赵文璧,他官至漳州总兵,在驱逐荷兰殖民主义者的战斗中立有战功,因而诰赠骠骑将军。 大弄赵氏名扬萧山后,同邑杜湖赵氏欲与其通谱联宗。要知道杜湖赵氏可是贵为皇家后裔,在阶级严明的古代,能够和皇家沾亲带故,那可是多少人做梦都不敢想的好事,赵文璧却出人意料地婉拒杜湖赵氏建议,他的原因很简单,“大弄赵氏之谱,不祖德昭,而祖始迁之名宦公”。 曾有过风光过去的大弄,给萧山人留下的印象也许有很多,但对很多人对来,最直观的记忆却在“吃”上。市民小吴说,自己对大弄最深的记忆就是美食城,他小时候很期盼去这个美食城吃饭,吃完到旁边的“神采飞扬”玩一会,和同学一说,能收获很多羡慕的眼神。 现在,这条弄堂里依旧藏着很多小店,平平无奇,却藏着无尽的烟火气息和回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