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就没几个能写好字的?”
陈根法是富阳民主村的老村主任,两年前刚刚退休。
在村里干了一辈子,民主村起码有两件事情,让老陈还觉得“得意”,一是重修了孙氏祠堂,现在还是孙权研究会的研究基地;第二是民主村的村民人均收入达到了27500元。
但在老陈快退休的时候,有一件事情让他触动很深,“县里搞了个书法比赛,我一家家跑去喊人,跑几十户人家,当时就纳闷了,怎么就没几个能写好字的?成绩也就可想而知了。”
自此之后,老陈义务当起了村里的宣传文化员,不但没要每年5000元的薪酬,还自掏腰包,从县里请了两名老师,给他们发2000块一个月的工资,在村里办了个免费的书法班,这一办,就是两年。
“现在班里有20多个学生,最大的有60多岁,年纪小点的,20多岁,空了就来写字。”老陈说。
今年,富阳又办了次临帖比赛,民主村派出了老陈书法班的学生,11个人入围,8个拿了奖。
老陈说,“孙氏祠堂的种德堂里有副楹联,‘上治下治旁治兼则人道竭,小孝中孝大孝备而祭义昭’,以前没几个人念得全,现在大家书法这么一练,很多人会念了。”
杭州市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李建国说,“宣传文化员是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一支主要力量,除此之外,还专门配备了专家指导员和志愿者,通过这三支队伍,看看能不能探出一条路子,落实农村文化礼堂有人办事的问题。”
到目前为止,富阳大概有287名宣传文化员活跃在各个乡村之间,除了民主村,老陈还要经常去各个村“窜场子”,“他们叫我去看看”——这个“看看”,其实是让老陈去提点“意见”。
“让更多人找寻到回家的路”
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推进会会场,一段有关富阳洞桥村的重阳节晚会视频被播放。
十几分钟的视频,分为“敬杖、敬茶、敬粥”三个篇章。在向老寿星敬杖阶段,台下还有人发出善意的哄笑,但到了敬粥阶段,台下肃静之后,一片掌声。
洞桥村的书记王国华拿着两张折了又折的红纸,在晚会开幕时发了个言,其中说道,“孝,是这个社会最起码的品质,不是摆摆样子、作作秀和过过场,希望大家能够记记牢……”
以“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为内容抓手之一,或上墙,或入戏,几乎出现在杭州每一个致力建设文化礼堂的村庄中——此举意在通过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结合,使农村文化建设从纯娱乐向更高精神层面的跃升。
杭州市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杨志毅说,建设文化礼堂是打造农民朋友“精神家园”和乡村“精神文化新地标”的时代需求。文化是一个地方的根和魂,通过开展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文化活动,把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结合起来,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创新发展当代文化,发挥润物无声的感化作用,使更多人找到认同感、归属感,让更多人找寻到回家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