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Eng|繁体||
时政要闻   领导重要讲话   新政解读   新政要览   图片新闻   杭网议事厅   区县传真
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网 > 杭州新闻中心 > 杭州新政 > 区县传真
 
余杭塘栖:“小公约”撬动“大治理”
2020-11-30 10:40:36 杭州网

推动成效落地

不仅“开花”更结“硕果”

漫步塘栖古镇的水北老街,欣赏着江南美景、品尝着江南美食时,很多人会留意到商户与商户之间的墙上,有一块长方形的木板,上面书写着商户公约,规范着商户的经商行为。

不仅是商户公约,在水北老街上的绿化带、白墙、文化长廊上,还可以看到居民公约和景区公约。水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结合景区的特色,分人群制定出台“居民公约+商户公约+景区公约”,纳入整个水北社区公约体系,进一步提高公约实用性。

水北社区有关负责人介绍,为确保社区公约落地实行见成效,该社区制定《水北社区公约评分细则》,设置红黑榜来监督公约的落实、反映公约的效果。评分采取“月评季展”制度,敦促大家遵守公约。

当“两约”建设实现“遍地开花”后,更要确保成效落地结出“累累硕果”。在镇级层面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塘栖镇同步要求各村社成立以党组织书记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两约”的组织实施工作,切实把“两约”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经常研究、主动过问。

此外,为保障“两约”规范化、制度化、体系化建设,塘栖镇专门研究制定了《塘栖镇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制定实施规范》,对“两约”的制定修订程序、执行实施内容、监督评审机制、组织架构保障等进行详细规定,进一步确立起立约修约、宣传引导、执约评审、监督奖惩四大机制,形成各村社落实“两约”工作的制度闭环,推动依约治村社的“四梁八柱”,从而确保“两约”制定规范、宣传到位、评审合理、奖惩有度。

在此基础上,各村社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出台适合本村社特点的工作方法,制度化推进“两约”建设,确保成效落地。比如,三星村出台了以统筹发挥8个群团组织力量为主线的“八五二一”工作法,建立了村规督导队和“三心银行”;宏磻村通过“村民小组、党小组、党支部”分级讨论、逐级定论,根据自下而上的三级议事协商,总结出一套“八小八联”工作法;丁河村严守“深入水底、潜心工作,为民捕鱼、回报人民”的鱼鹰精神,摸索出“潜下去、摸上来、抓落实”的鱼鹰工作法等。

据介绍,各村社还结合美丽乡村、美丽社区、美丽庭院、美丽田园、美丽人物等建设工作普遍开展“美丽X+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活动促德治,通过制度化手段推进“两约”建设,形成社会联治、工作联动的良好局面。

坚持多元共治

既要“群策”又要“群力”

在宏磻村的一栋三层小楼里,集聚着10余个社会组织,有“好邻居”协商议事中心、“青鸟”电商孵化器、“和合”乡村文化顾问室、“连心”和事佬协会等。这里,就是“七彩宏磻”社会组织工作驿站。

“七彩寓意着宏磻村社会组织的多元性和多样性,温暖照耀所有村民。”宏磻村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工作驿站携手众多热心于基础服务公益事业的人士,运用七彩服务理念,为村民提供各式各样的服务。

在塘栖镇“两约”建设中,包括社会组织在内的社会力量是助推“两约”建设的重要力量。在该镇党委主要负责人看来,社会治理创新从来不是一个单一活动,而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的支撑与协同形成工作合力,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该镇按照“多元共治、良性互动”的原则,广泛动员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和志愿者队伍三者为代表的各方力量协同发力,全面助推“两约”落实落地,提升群众对“两约”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执行率。

截至目前,塘栖镇群团组织已发展至196个、社会组织发展至400个、志愿者队伍发展至114支2.1万余人,充分利用党群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文化讲堂、善治学堂、社会组织服务平台、栖愿汇、公益嘉年华等阵地,围绕“两约”建设的宣导执行,先后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3000余场次,惠及村(居)民8万余人次,公益志愿和善治文化蔚然成风。

三星村的“三星讲堂”和红色影院,塘栖村的“好姐妹互助工作站”和“老法官调解室”,宏磻村的研习堂、初心馆、美丽工坊和七彩社会组织服务驿站,丁河村的“三治广场”和鱼鹰工作室,柴家坞村的“大篷车”服务队,水北社区的“红蚂蚁”驿站等社会协同阵地和组织,形成了机制化、常态化工作模式,在宣扬自治、法治、德治理念,传播公益志愿、移风易俗价值观,凝聚民心、和睦邻里,化解纠纷、调处矛盾,提升素养、促进善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志行万里,中道不辍。“真正要想让‘两约’从‘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变成‘落在地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塘栖镇党委主要负责人表示,“两约”建设是一项“民心”治理工程,接下来该镇将继续把“两约”建设作为深化“三个全域”建设的有力抓手,深耕细作、砥砺前行,努力在宣传引导上和执行落实上下功夫,使践行“两约”成为一种新风尚、一种新文化。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柴媛媛 唐骏垚    编辑:高婷婷    
『相关阅读』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大政纵览
 

·2020年杭州市两会

·春风又绿江南岸 一步一履总关情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下看浙江

大政图鉴
 
浙江省第九届运动休闲旅 ...
 
智慧夜跑
 
新安江畔将添水上绿道
 
“最美”人民路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9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