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讯 “葛阿姨,开个门,我们来了。”早上9点,随着笕桥花苑6幢响起一阵清脆的门铃声,六名身披红马甲的志愿者手提工具箱,又来到了89岁空巢老人葛巧倩的家中。
这支志愿小队已经为葛阿姨提供了4年的上门服务,服务内容包括测量血压、修剪指甲、理发、助医等。队员们各有所长,亲和力强,很快赢得了老人们的信任。李萍,加入志愿队之前,干了20多年理发,现在江干区经营理发店。问起专长,她立刻掏出了高级理发师资格证向记者展示。陈燕萍,笕桥医院呼吸内科在职护士,测量血糖血压的事儿就由她负责。 服务中葛阿姨说起要去市中医院体检,志愿者们立刻记下需求,安排车辆。“他们说总有一天人都会老,所以特别能体谅我们的不便。”葛阿姨的儿女工作繁忙均不在身边,同可爱的志愿者拉家常,给她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目前我们提供上门的失能空巢老人有50来户,分布在江干的3个小区。一个月上门一次,一天大概能服务七八户。”志愿队的姚惠芬说。紧凑的交谈过后,他们又赶往失能老人王涌仁家中。 这群志愿者都来自蒋金海爱心车队,平时从事于各行各业,服务需兼顾本职工作。负责人蒋金海热心公益多年,一听说江干区建起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二话不说就带着团队加入。“2003年非典时期受到触动开始做公益,初期只有8名队员、5辆车,发展到现在已有93名队员、20辆车。我希望志愿服务变得更加规范和专业,文明实践中心能整合多方社会力量,让微弱力量汇成更大的正能量。” 2019年12月,江干区被列为浙江省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区,随后在此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最主要的尝试,就是整合现有资源和加强品牌引领。比如继续培育并推广“江畔潮声理论微宣讲”“无障碍电影”“凯乐耆助老公社”“蒋金海爱心车队”“戚宝兴公益服务队”等一批特色文明实践品牌,让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真正为民解困纾难;做优“文物守望者”“江干Family” “东哥东姐义警队”等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项目,放大其在全区引领示范的效能。 今年10月24日,坐拥元宝塘公园的江干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正式启用,采取区街一体形式,构建起“一核、双驱、四阵、八行动”内容体系,并制定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标准,建设街道文明实践所、社区文明实践站全域覆盖。 有了践行场地,服务亦离不开人的作为。江干尤其注重培训指导,年初挂牌成立的全市首个志愿者培训学院区级分院,建起区级志愿服务工作专家库,正通过深入开展志愿服务基础培训,努力提高13万注册志愿者的整体素质。据悉,为方便市民群众和志愿者参与、关注,江干区还开发了蕙美江干文明实践云中心,集成实景地图、群众点单、志愿服务等功能模块,让群众动动手指就可以获得服务或报名参与志愿活动。 充满温情与大爱的江干向着文明实践样板区大步前行。一把爱心伞,一个歇脚处,一杯暖心水,一个募捐箱……简便易行的便民微公益在江干遍地开花。接下来,江干区将制定文明实践微公益菜单,培育惠民便民微公益小站,开展“一条街,一家人”互助共享文明实践活动,打造15分钟内共建共享的基层文明实践“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