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讯 这是一片承载着奋斗与汗水、光荣与梦想的热土,产业在这里“创”出来、走出去,城市在这里“高”起来、“美”起来,人才在这里聚起来、多起来…… 这是一片创造历史、成就自我的舞台,一块不到全省千分之一的土地,在时间的见证下,迸发出成就全省GDP2.6%的巨大能量,创造了人均GDP超过37万元的奇迹! 这一切发生在杭州高新区! 这一切发生在短短的三十年! 30年前,为了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打破科技与市场“两张皮”的体制藩篱,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科技火种在之江大地的生根处,杭州高新区迈出了从无到有的第一步。 一招棋活满盘活。 30年后,钱江南岸一座现代化科技新城快速崛起,实现了产业业态、城市形态、人才生态“三态融合”的美丽蝶变。全国创新创业高地、浙江省创造力“第一区”、资本“第一区”、城市能级“第一区”……杭州高新区不仅印证了国家引导科技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路径正确性,也成为代表杭州、浙江乃至全国走向国际赛道的一张“王牌”。 自6月19日起,本报连续以30问探寻杭州高新区所成就的一切是怎样发生的?也在不断发问中,发现了为杭州高新区“代言”的三副面孔。 这三副面孔,既是这片改革创新试验田的灵魂,也是这座现代化科技新城的温度和品格。 “90后”的创新排头兵 杭州高新区的第一副面孔叫做“坚忍不拔”。 11月24日,在众多“高新奇迹”中,又迎来了一个历史性瞬间,中控技术在科创板上市,杭州高新区第53家上市公司诞生。 与杭州高新区一样,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同是“90后”,在其身上,有着明显的高新印迹和高新气质。 21年来,中控技术始终专注于流程工业智能制造领域,实现了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国有化和自主可控,成为我国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开拓者。 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杭州高新区是“忍”出来的高新区,凭借坚持不懈的内生驱动,依靠企业的自主创新,“忍”出了发展的韧劲,“创”出了发展的实力。 “创”出硬实力、“创”出新高度的背后,是企业“忍”得住寂寞,夜以继日突破自身天花板,持续自主创新。中控技术不是个例,在杭州高新区,与中控技术一样秉持着矢志创新、瞄准高端的企业,撑起了杭州高新区“硬气”的产业骨骼。 比如新华三,每年的研发投入占比达到14%;还有宏杉科技、迪普科技、恒生电子等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都达到了20%-30%。 正是企业矢志创新,杭州高新区才能在产业机遇到来之际一触即发,形成磅礴动能。疫情之下,杭州高新区仍保持GDP7.3%的增长,成为杭州高新区这张坚忍不拔的“面孔”上,最笃定的表情。 在杭州高新区,企业的创新之路并非单打独斗,企业投入越多,政府补得越多,杭州高新区与企业在创新上的目光一致,也创下了一个个高新奇迹,如今,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全国最高,仅2019年,这一数据就达到357.57件,全省第一,其中九成以上来自企业。 如今,作为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90后”,杭州高新区已经成为国家高新区的排头兵、产业生态体系建设者和创新主体培育者。 勇闯“无人区”的先行者 最近,一份凝结了企业改革需求的厚厚文件,已经反反复复被细化多遍。 据高新区(滨江)商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份文件也代表着杭州高新区再担重任,先行先试,探索浙江自贸试验区杭州片区滨江子片区建设。 勇担重任、勇闯“无人区”,是杭州高新区的第二张面孔。 30年前,杭州高新区诞生的本身,就是一场对“无人区”探索,在没有先例可循、没有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杭州高新区经历了诞生、跨江发展和两区合并的不断革新,走出了一条科技创新+体制创新的“双创新”之路。 从成立全省第一个高新区、成立全省第一家人才服务中心、第一个孵化器、第一家担保公司……30年来,杭州高新区始终坚持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全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为重点,多年来,为全国、省市提供了宝贵的可复制的经验。 探索区域合作的崭新模式,高新区(滨江)富阳特别合作区在全省率先探索跨行政区深度融合、协同联动发展,如今,这片播种未来的“试验田”,已经有富芯半导体模拟芯片、宏华数码、东方通信和正泰新能源等重大项目签约落地。 探索土地集约化利用,该区创造性提出工业综合体开发模式,实现“供地”和“供楼”双轨并行,随着一项项改革的不断深化,杭州高新区已经成为“亩均论英雄”改革的领头羊,亩均增加值达到1485.1万元,多年蝉联全省第一。 而作为浙江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策源地,杭州高新区的改革年年有升级,从发出全省首张“五证合一”营业执照到“五证合一”制度改革在全国推广,从企业开办“一日办结”到“无人智慧审批”,杭州高新区频频推出创新之举。今年7月,该区首推行政服务“去中心化”改革,通过流程再造,完善基层网点,减压办事窗口比例达50%以上,实现了减窗口不减服务,加快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 从发布多轮“1+X”产业政策到第三轮引才政策“5050计划”,从在全国高新区率先开展“企业创新积分”试点到打造全省唯一的知识产权“一件事”改革试点区,杭州高新区生动诠释了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的远见。 特别是在一些重要的节点上,杭州高新区总是能敏锐地嗅到机遇,找到落脚点,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最终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角色转变。 大气开放的“国际滨江” 望向钱江南岸,杭州奥体中心“大小莲花”、钱江印、钱王射潮等地标成为一颗颗镶嵌在最美跑道上的明珠,明媚璀璨。 从一幅 “一亩三分田”的乡村图景,到“长”成兼具江南韵味和国际化气质现代化新城,杭州高新区只用了二十多年! 就在最近,随着最美跑道2.0版的全面竣工和试开放,意味着超17公里的最美跑道已经全线贯通。 一侧看花一侧江,这条市民游人随时可以进入观览、休闲的跑道,就像这座科技新城第三副面孔一样,包容开放。 企业用脚来投票,招商引资考验的是一个区域的真实魅力,历年来,杭州高新区累计引进博世、诺基亚、三星、惠普、思科、英特尔、运通、高通、日本富士通、NTT等38个世界500强投资项目。 人才择良木而栖,经过“5050计划”和“人才新政30条”的不断深耕,这座科技新城形成了一个“蓄水池”,全球各地的人才因子向此处汇聚。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接近39万人选择扎根杭州高新区,安居乐业,实现梦想。包容开放的城市吸引人才纷至沓来,全球各地的人才扎根于此,也形成了包容开放的城市品格。 而杭州高新区的第三副面孔,正随着城市能级的不断提升有了更多的“表情”——探索人才美好共同体,为人才提供更多便利;在这里生活的老人,老年卡“自动办”“送上门”,“多代同楼”养老改革正谋求解决“老漂族”的后顾之忧;杭州高新区在企业园区探索嵌入式幼儿园建设,在这里生活的孩子,有了跟父母一同“上下班”的体验;在这里发展的企业,政府“主动报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 三十而立的杭州高新区书写历史,三十而“砺”的杭州高新区创造历史! 自“八五”起步建设到“十三五”收官,杭州高新区与国家发展步伐同频共振,交出了高分报表。在“十三五”与“十四五”的交汇点,在国际大循环、国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杭州高新区将秉承一贯的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迈向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昂首迈向下一个三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