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晚,吴翔(中)都会跟着“新安义警”队员上街巡逻,与沿街店铺的经营户沟通交流。 应陶 摄
杭州日报讯 从业21载,他是学生们的严师益友,是年轻教师的领头羊。可一下班离开校园,他马上“摇身一变”,成了一名拥有一身熟练无线电技术的“新安义警”。
他叫吴翔,建德市新安江第二初级中学老师,教历史与社会学科。
他还是“新安义警”中心主任兼大队长,带领3万余名义警队员在社会中行侠仗义,维护一方社会平安。
从初次参与救援工作的无所适从,到对1个中心和8支义警中队的精准调控,5年的公益实践,让吴翔相信“参与公益事业、服务社会,感动的是自己,是自我内心世界的满足,而这又能从外部影响并带动到更多的人”。在他看来,小康就是人人参与平安建设,生活才能更美好。
一起来听听他的小康故事吧——
“他们一跪,我心里咯噔一声,肩上的担子变重了”
初次和公益搭上边,是在2015年。那年假期,我和几个朋友去自驾游,借了两台对讲机,方便路上联系。这就一发不可收拾,我开始痴迷上无线电。自己买了对讲机不说,还把对讲机拆了又装,边看资料边研究。
那年我考取了中国业余无线电操作AB证,也结识了现在“新安义警”应急救援队中队长叶军。
叶军可以算是我加入民间救援队伍的引路人。2015年6月,衢江发了大水,他问我要不要一起去救援,顺便帮忙做一些涉及通讯指挥保障的工作。当时我刚带完毕业班,正好有几天空闲,很兴奋地答应了。
也正是这次经历,我决定加入公益事业。
当天,我跟队一起去救一位落水老人。到了现场,我才意识到这任务有多危险。江水很大、流速也很快。我们坐着摩托艇沿着江边搜索,又坐上冲锋舟在江面上搜寻,都没有结果。正巧队员换班休息,我看到了触目惊心的一幕:接替我的那艘冲锋舟在江面上突然停机,很快就被江水推到下游,而船上还坐着七八个救援队员,场面一度非常危险……好在最后这艘船平安靠岸。
就在打捞了几个小时后,落水老人家属闻讯赶到现场,突然跪倒在地,哭着求我们帮忙。我心里咯噔一声,那一刻,忽然让我感觉到肩上的责任和担子变重了。不负家人所托,经过两天的救援,落水老人终于在下游找到。
那次救援回到家,晚上我躺在床上,眼前闪过的一幕幕还是救援的场景。
这件事虽然看起来危险,但一想到能帮助到别人,内心始终是鼓舞和感动。不过应急救援参与人员多,情况复杂,突发情况也多,正需要擅长通联协调指挥的人。所以,我决心要发挥我掌握无线电技术的优势,加入救援队。
“他一问,我决心一定要把公益队伍做大做久”
一转眼,5年过去了,我利用节假日时间参与了大大小小300多起救援工作。从选择加入到清晰自我定位,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一开始加入救援队,我也只是跟着任务去做事,直到一次救援中,一名队员说的话让我思考,是不是应该承担更多责任?
2016年正月,我们接到通知到浦江建光村寻找3名走失的小孩。这一次,全省救援队几乎都出动了,经过3天搜救,孩子找回来了。
可返程途中,一名队友问:“等我们老了,万一哪天老年痴呆走失了,会不会有人来找我们呢?”这个问题点醒了我。是啊,仅靠我们几个人做公益、守平安,肯定是不行的,我们要把救援队伍往制度规范化、训练日常化、装备现代化方向发展,吸引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让人人守护起身边的一方平安。
今年4月份,新安江派出所响应上级组建“百万义警”的要求,着手筹备“新安义警”,需要有经验、能说会写的负责人。他们找到了我,我也义不容辞。
从5月开始,我便利用周末休息时间,与具体分管所领导及民警进行充分沟通,了解熟悉警务工作中涉及群防群控的各个内容,包括巡逻、宣传、信息反馈等。根据各行各业志愿者的特长,对应职能分工,在所领导、民警及救援队等共同努力下,最终形成了现在的“新安义警”方案。
如今,“新安义警”集合了3万人,还有越来越多社会上的爱心人士正在加入。与此同时,他们的长处也得以淋漓尽致地体现。前不久,建德城区某学校一小学生顽皮逃学。小孩子很聪明会躲监控,但躲不过我们信息中队隐藏在各个角落的眼睛。我们信息中队除了依托新安江派出所综合指挥所信息中心掌控监控数据外,还加入了外卖员、快递员、公交车司机、出租车司机、物业、保安等社会志愿者。一有寻人任务,群里的义警们就会注意周围。就拿这个小孩来说,很快就被一名物业保安发现了。
而我,也会把这种涉及未成年的案例结合到课堂知识点里,说给学生们听。
作为一名“新安义警”,在我看来,小康是发挥所长,发动全社会人人参与平安建设,走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