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讯 前不久,杭州市毅行大会西湖分会场活动在兰里景区举行。信步走在绿道旁,三墩镇“兰里水乡”风光一览无余,沿途秋色宜人,小桥流水,稻香阵阵,让游人流连忘返。重建后的风雨桥更是成为网红打卡点,引来许多游人驻足拍照。
兰里片区水系纵横,河湖密布,是水乡古镇的典型代表。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散乱污企业和外来人员集聚,区域污染排放负荷高,水质改善难度大,居民群众生活居住环境恶化严重。 三墩镇迎难而上,铁腕治水、用情护水,经过多年的区域连片治理,“兰里水乡”创新实施河湖生态缓冲带建设,探索流域生态治理新模式,环境面貌实现了质的“蝶变”。 生态缓冲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环境治理措施,主要在河道与陆地交界的一定区域内建设乔灌草相结合的立体植物带,利用缓冲带植物的吸附和分解作用,形成控制面源污染的防线,达到保护和改善水质的目的,同时在溪流沿岸构建自然风景线。 “我们在方案设计中选用了具有较强净化功能的植物,以及具有缓冲功能的驳坎,构建了一个生态群落。”兰里水乡河道施工单位项目经理朱慧勇表示,在兰里景区,河道的污染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农业灌溉富营养化废水和周边五金小作坊工业排污。 在“兰里水乡”建设中,三墩镇对区域内韩家坝、贝家桥港、太平港等数条河流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同步治理提升,逐步恢复“岸上乔灌草、水体见水草”的自然原生态环境。通过生态化驳坎,为各类水生生物和两栖生物提供栖息场所;种植多样化沉底、滨水、挺水等植物,进一步吸收和转化水体中的营养物质,抑制藻类生长,从而使水体自净和生态修复能力大幅提高。 此外,在河道生态缓冲带区域内做活“水文章”,加强河道、水塘的生态保护和修复,打造景观节点47个,新增绿化面积59.36万平方米,利用优质生态环境,打造成集生态农业、旅游休闲、运动养生、乡村民宿、文化创意等特色产业于一体的现代化都市农业综合园区,与河道生态缓冲带建设互补、相得益彰。 如今,漫步在兰里景区的游步道上,翠柳依依,碧波荡漾,微风拂面,空气清新,再也没有以往的腥臭味,“黑臭河”的旧貌一去不复返。 为了落实长效管理,三墩镇还成立了4支民间护河队伍,聘任民间志愿者100余名,实施河道生态缓冲带常态化督查机制。综合应用地理信息、动画模拟、职能传感、物联网等技术和手段,对区域主要水体的水质、水文、设施运行及生态缓冲带保护进行全面感知和动态监控。建设“智慧治水”平台,布设河长制电子显示屏,引入无人机、无人船在线监控监测,实现河道全域数字化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