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讯 四家企业“打破围墙”,共建共用一个地下停车场,不但节省企业开支,还能多建上百个车位,高新区(滨江)在全省先行先试,在智慧新天地工业开发用地上推进多家企业地下室联建互联互通项目,探索提高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效能的新路径,在规划开发环节,破题城市发展“停车难”。
打破“围墙”,新增停车位205个 在之江大桥钱江南岸的西侧,智慧新天地有成片待开发的项目用地,就在西浦路、规划滨浦路、坚塔街和陆家潭街围起来的一个约60亩的“方格子”中,打桩机与挖掘机正隆隆作响,光云科技、高新兴创联、银江股份和长典医药四家企业地下室互联互通建设项目正有序进行桩基施工。 智慧新天地发展服务中心党委书记虞文华介绍道,在去年8月组织的四家企业建设方案专题审查会上,该中心提出了联建互通的设想。“一来,四家落点企业都在同一个规划用地内,具备联建条件,二来,打通地下空间后,对企业也是个利好,原本相邻企业间有个退让空间,现在打通了,也能增加一些车位,三来,我们也在琢磨,能否通过规划开发先行,有效缓解产业快速发展带来的交通、停车难题。” 虞文华算了笔账,原先每个企业地下停车场需建设的出入口可以由八个减至四个,省下了坡道建设面积,四家企业原本的“围墙”打通后,退界的面积也能利用起来,一共能省下约13500平方米,这样的话,地下空间机动车停车位可以增加205个。 以四家企业用地面积最少的长典医药来说,自建地下停车场,规划200个车位,“现在差不多可以增加到230个左右。”长典医药有关项目负责人徐国兴说,“我们感受到了联建带来的实惠不止这一点,以基坑围护成本为例,原本需要四面围护,现在内部两面的费用省下了,就这一笔开支,就省下了570万!” “尽管停车场的出入口总体减少一半,但对于每家企业而言,出入口却增加了一倍。”徐兴国说,原来一家企业有两个出入口,但联建互通以后,员工的车子可以任选四个出入口中的其中一个。 打破常规,审批按下“快进键” 在工地围挡上张贴的概况公示牌上可以看到,这个桩基基础工程有四家建设单位、四家设计单位,但只有一家施工单位。这样并不常见的情况,就是智慧新天地在推进项目过程中解开的一道难题。 “项目在全省没有先例,在审批环节上,就遇到不少‘未知题’。” 虞文华说,“我们既是摸着石头过河,也是知难而上的。” 要知道,想要进行项目建设,企业首先需要到发改部门进行项目赋码备案,但按照现行审批机制,地上四个项目和地下一个项目如何赋码成为一个阻碍项目推进的难题。 智慧新天地牵头进行多方协调,最终按各自四个企业项目进行赋码,通过地下部分、地上部分分两期建设,明确四家企业招标同一施工单位共同建设的形式,确保在现行规定下顺利通过审批。“市、区相关部门对创新改革的大力支持,也加速了项目的推进。” 在绿地率指标的审批上,区块及设计方案的调整也受到不小的阻碍。今年7月,智慧新天地牵头组织区住建局、区规划资源分局、企业及设计单位召开专题协调会,也把四企联建绿地率指标问题定了下来——单个企业可以浮动,整体地块绿地率不少于20%,达到“动态平衡”。 据徐国兴介绍,按计划,未来在同一地块发展的四户“邻居”在地面上也不会“扎上篱笆”,而是实现绿化共享,“包括咖啡厅等满足员工的有关配套,也有意向实现共享。” 事实上,企业用地的建设一直都是企业主导的,“但四企联建涉及多个部门,企业不擅长的事,我们就要做好服务。”据虞文华介绍,针对项目建成后地下空间如何管理等企业关心的问题,该中心已有了初步设想,目前正积极与企业进行沟通。 未来,智慧新天地将积极尝试在整个区域范围内,探索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为全区、省市有效利用空间资源提供新范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