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晨报 农民人均收入位居全省前列的余杭,一直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促进城乡统筹融合、破解农村发展难题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区从村级经济基础、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实际出发,以问题需求为导向,多渠道创新发展方式,全力助推村级组织“输血、造血、活血、换血”,不断激活农村发展潜力。
“杭州市重点项目工程的渣土,基本都是从叶根码头运出去的。”仁和街道葛墩村党委书记徐振华向记者介绍道,运出去的是渣土,带来的却是一年上百万元的收益。2019年以前,葛墩村的村集体收入来源单一,主要来自存量资产的租金,如出租老旧办公楼,收益较低。2018年,葛墩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仅有31.55万元,是余杭区经济薄弱村之一。 如何增收消薄,找到一条长期的创收途径?仁和街道从葛墩村的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出发,借助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契机,打造“靠水吃水”的新“吃”法。 流经葛墩村的獐山港一直是连通京杭大运河的重要水运中转点,与杭宁高速仁和进口只有一个红绿灯的距离,地理位置优越,建在此处的叶根码头常年船来船往,十分繁忙。去年,仁和街道对叶根码头及其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并通过“三服务”帮扶,葛墩村、平宅村、普宁村共同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作为码头的运营管理主体,预计每年码头运营可为各村增加经营性收入200万元。 “去年,我们村就摘掉了‘薄弱村’的帽子。”徐振华高兴地说,2019年,葛墩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01.78万元。除了叶根码头的收益,葛墩村利用村级留用地获得租金收益,还计划打造一个马术主题酒店,进一步挖掘旅游资源。截至今年9月底,村经营性收入已超去年全年,达228.08万元,徐振华预计最终将超过300万元。与此同时,平宅村、普宁村的经营性收入也取得明显增长。 村里的“钱袋子”鼓了,老百姓的居住品质逐渐提高。走进葛墩村,环境整洁,主干道也变成了柏油路,道路两旁都安装了路灯。去年,该村还入选全区第三批美丽乡村创建名单,老百姓散步、休憩的小公园多了,停车也更方便了。 在余杭,摘掉“经济薄弱村”帽子的,不止葛墩村。为推动集体经济发展,我区成立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推动各镇街因地制宜制定落实“一镇街一方案”“一村一方案”。在政策扶持方面,2015年来,我区连续出台2轮村集体经济发展实施意见,不断完善留用地开发政策,对集体经济薄弱村从资金、税费、金融扶持、农村生活环境改善等方面加强扶持,指导全区村集体经济稳步向前发展。 截至2019年,全区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16.34亿元,同比增长19.1%,其中经营性收入10.54亿元,同比增长18.4%,村均402万元,全面消除村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下的薄弱村。截至2020年9月,消除村经营性收入70万元以下的薄弱村13个。同时,自2015年来,全区经营性收入在500万以上的村增加31个,1000万元以上的增加了18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