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友兴(中)最忙的一天,登记流动人口两三百人。 记者 李忠 摄
“咚咚咚”,没人应。
门开了一条小缝,很明显,房间里亮着灯,张友兴隐隐觉得有些不对劲,便推门而进。“不好。”他低声说,一位姑娘昏倒在了地上。
探了探姑娘的脉搏,还在跳;叫了三五声,还是没有反应……张友兴正想掏出手机拨打120,姑娘醒了过来。
他扶着姑娘坐到床边,问她要不要去医院,姑娘摇头说,“没事的,可能是中暑了……”事后,姑娘连声感谢,“多亏了张师傅,自己昏迷了都不知道。”
这是六堡社区户口协管员张友兴在走访出租房时发生的一幕。
他今年45岁,老家在山东,来杭州已经26年了,一直工作、生活在江干区彭埠街道六堡社区。“最早过来的时候,六堡还是一片茅草房,杭海路、艮山路都还没修,只有一条三四米宽的村道……那时候整个村里外地人不超过200人,现在3万人都不止。”
初来乍到的张友兴,先在企业里做电焊工。下班后,热心肠的他,坚持参加村里的巡逻队,还抓过小偷。后来巡逻队升级为联防队,张友兴自然就成了其中一员。
2002年6月,他在六堡社区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过了4年,又被江干公安分局破格招聘为区户口协管员。
流动人员一多,户口协管员的工作就忙了。
“整个六堡社区分成五个网格,我在第三网格,要负责120幢农民房和小餐饮、小作坊里的流动人口登记工作。”他说。
最忙的一天,张友兴登记了两三百人。“小服装厂一拿到订单,就立马招人。今天不去登记,明天人员又有流动,情况掌握得不准确。”
腿勤,嘴巴也要勤。
“跑得多了,大家熟悉了,工作开展得就顺利了。一有人来打工,他们自己就来告诉我。”他说。
现在的张友兴,已在六堡扎下了根。“我早就把这里当成了自己家。”也正是因为这份归属感,在邻居眼里,他和土生土长的六堡人没什么两样。遇上雨天路面积水,他二话不说换上水鞋,拖出排水泵,拿来铁锹掀窨井盖,挖堵塞物,“做的都是分内事。”张友兴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