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大好春光,微风煦煦。这个时节,很多人都喜欢放风筝。
一种最小只有4厘米的“迷你”风筝,我想很多人都没见过吧?
王大伯,今年78岁,是上城区大学路社区家喻户晓的“风筝达人”。他专攻微型风筝,最大的10厘米,最小的只有4厘米。在他不到3平方米的工作室内,角角落落都是微型风筝,工作台上也堆满了工具和材料。
“我做的风筝,市面上根本买不到。”王大伯向我们展示了一款袖珍蝴蝶风筝,浅粉的着色,两个一对,乍看相同,其实略有差异,“梁山伯祝英台,比翼化蝶是杭州著名的爱情故事。我创作这一对袖珍蝴蝶,是想向大家展示杭州的文化。”
最近几天,王大伯都会带着蝴蝶风筝去吴山广场试飞,有好几次小孩子都把风筝当成真蝴蝶了,还伸出手去抓。还有一次,王大伯放蝴蝶风筝的时候,被杭州电视台拍下来。此后,法国一家私人风筝博物馆在电视台记者的帮助下,找到了王大伯,并收藏了8件成品带回法国。
其实,王大伯没有一点绘画艺术功底,以前也没有做过任何的“手工艺品”。退休之后,他才开始钻研微型风筝制作。学绘画、试材料、做工具,用了他6年时间。
风筝最重要的还是能够飞起来。想让这小东西展翅高飞,取决于它所用的纸质、颜料、线。
“你看这些风筝的翅膀、身体可不是一般的桃花纸、塑料膜、丝绸可以做的,太沉,小风筝肯定飞不起来。”王大伯先后尝试用过几十种材料,耗费掉几十斤材料,终于找到一种厚度只有0.04毫米的绢,既结实又轻巧,而且耐用。
上色的过程也不简单,王大伯又用了4年时间,尝试各种颜色。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见老伴在烧红烧肉,红红的酱汁启发了他从色素里研制出了合适的材料。
风筝线也很讲究,0.07毫米细的风筝线,有韧性、又轻巧,这些都是风筝能飞起来的关键。
王大伯拿出一个做好的长方形风筝给我们看,上面画着黑桃K,中间是活灵活现的孙悟空。“我准备做一套老K牌风筝,现在孙悟空和猪八戒都做好了。如果一套做好,应该可以申请专利。”王瑾明开心地说。 |